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西北工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仰渭华英魂 传红色基因

2017-08-07 16:28:35

7月8日至15日,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党员和团员赴陕西省渭南市渭华起义纪念馆、华州皮影文化生态园、通过参观学习、实践调研、实地采访、义务讲解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引导当代大学生铭记历史,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探寻足迹,回首渭华岁月

“观书院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酬壮志千军奋起神州皆闻殷殷雷”,革命旧址的楹联振奋人心。行走在渭华起义纪念馆里,从革命战斗用过的兵器到烈士的遗物,从塔山军事据点的成立到刘志丹等人的辗转北上,一个个战鼓雷鸣、硝云弹雨的悲壮场景带领大家回到那个战火硝烟的革命年代。调研队队员王孜航表示“渭华起义中涌现了刘志丹、王尚德、唐澍等一大批革命英雄,宣传这些英雄事迹,能够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国家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和弘扬渭华起义精神,就要在其指引下,坚定信念,甘于奉献,刻苦学习,走在前列,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追溯记忆,礼敬渭华英魂

“日月昭忠魂、天地存肝胆”。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打响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并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为深入了解起义更多的史实,调研队采访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馆长史晓宏。馆长详细介绍渭华起义纪念馆的现状和发展机遇,并对国家一级革命类保护文物“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进行了讲解。史馆长表示,“红色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调研队还来到了华州区党校高级讲师、渭华起义研究专家邵拉雄先生的家中。邵老先生深入浅出地为队员们讲述了渭华起义的革命进程,在讲述唐澍烈士牺牲的事迹时,老人声音颤抖,不禁落泪。邵先生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青年人要爱党、爱国、爱人民,把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融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来,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

体悟精神,感受非遗魅力

“伙计们,今天咱们就来喊一段渭华起义!”一进入华州国际皮影文化生态园,调研队就被华州老腔铿锵有力的表演方式、口耳相传的唱词唱腔所吸引,享受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队员们参观了国际皮影博物馆。刘志丹、唐澍等起义中的革命英雄栩栩如生,从形体到神态都完美地诠释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形象。皮影老腔戏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朴粗犷的原生态感著称,更令队员们震撼的是表演者已年逾古稀,仍坚守着自己在艺术团中的位置,守护着共同的文化财富。

期间,队员们向老艺术家请教皮影和老腔的表演技巧,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调研队队员乌婷感叹到:“爷爷们高超技艺水平的背后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他们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令人钦佩。”在与老艺术家的互动中,队员们不仅感受到皮影和老腔的艺术魅力,而且深入了解到渭华起义的革命历程,受益匪浅。渭华起义爆发之前,以皮影、老腔、民谣等为载体的宣传深入人心,积累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皮影、老腔等民间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挖掘开发民间艺术不仅能够传承经典,也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传承基因,彰显青年风采

“渭华地区是陕西省建立党、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有王复生、魏野畴等人在此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7月11日,调研队队员在渭华起义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分享渭华事迹,传递革命火炬,传承红色基因。

讲解团成员用生动的事例、接地气的讲解方式,为游客们讲述了革命期间军民团结一致的斗争形势,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的残忍屠杀,分享了革命英雄英勇战斗、壮烈捐躯的感人事迹。当讲到总指挥唐澍同志身陷国民党军队重围,仅二十五岁便壮烈牺牲时,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都深感触动。同时,调研队在渭华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开展了“关于民众对渭华起义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研和义务讲解过程中,调研队队员更深入地了解到“渭华起义”史实。(陈从军 王孜航 成山 吴晓涵 施娜)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