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你是社交偷窥上瘾族吗?

2017-10-12 11:15:19

遇见心仪的对象,你会偷偷地看对方朋友圈、微博、空间吗?不用羞于回答,你肯定会的!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的调查发现,这种行为不仅有,而且太普遍了。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社交偷窥已经成为一种让人上瘾的社会现象,大约六成左右的人都会有社交偷窥的习惯,不仅针对关注对象,前任也是最易“被偷窥”的人群。但这种行为,只要不过激,现代人都比较宽容地认为可以接受。

  别蒙 有人可能偷偷关注你

如果你也喜欢偷偷潜伏在特别关注对象的社交界面,不用不好意思,这是人之常情。相较于面对面的交流,借助网络平台这层神秘面纱,是安全保险又能获得消息的好方法,同时还避免了尴尬。通过对1000名欧洲人和美国人的调查发现,只有16.3%的美国男士和13%的美国女士表示,他们从来没这么干过。那么,剩下的超过八成的男士女士们也就不言而喻了。

调查显示,针对感兴趣的人的社交偷窥行为,最常见的不过是在对方的社交网络主页上多停留几分钟,全方位臆想一下对方的生活,这种“初级花痴”的比例占73.7%,会选择进一步行动添加对方好友且不断跟进状态的有32.1%,如果再疯狂一点,有29.7%的人还会对关注对象的所有好友从头刷到尾,逐个排除假想情敌。

另外,有四分之一的调查者承认,光偷窥不太解渴,他们会选择给对方发信息。更有甚者,有2.6%的人会上网去试图搜索关注对象的电话,2.9%的人表示曾想方设法能登录对方的社交账号,有4%的人在给对方发信息得不到回复的时候,还会继续发信息“狂轰滥炸”。

当然,这种一厢情愿的行为不免会引起一些尴尬。四分之一的美国调查者反映,最终他们会向心仪的对象坦白:自己曾偷偷去看他们的照片。10.4%的人会在无意中说漏嘴,让对方发现自己在偷偷查看他的个人资料。

  别慌 偷偷刷朋友圈会上瘾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越是已婚的和有固定伴侣的人,越倾向于定期去前任的朋友圈“巡视”一番,看看他们的近况,也顺便吃点前任与新欢的狗粮,让平静的生活生出些许波澜。

具体来看,单身的美国人中只有56.5%承认他们会偶尔到前任的社交地盘去踩踩点,这种频率最多一个月一次。而对于已婚人士来说,这种行为反而更加泛滥,调查显示,65.7%的已婚调查对象承认会长期“潜伏”在前任的社交网络上,随时关注他们更新的状态,其中8.2%的人甚至会每天刷一次前任的社交圈。66.7%的有固定伴侣的人也表示刷前任的朋友圈会上瘾,忍不住会时常翻看。

如果说美国人在“恋旧”方面太大胆,那么欧洲人则相对保守一些。调查显示,欧洲人中已婚和处于有伴侣状态的人定期去翻看前任社交网络状态的比例分别为65.7%和62.7%,单身人士会显得更加激进一点,67.6%的人会保持社交偷窥的行为。

  别怕 正常偷窥可以被接受

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现今社会,人们对于这种网络偷窥到底怎么看呢?是觉得正常还是觉得变态?这份调查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参考。

调查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社交偷窥行为,让调查者针对不可容忍程度给出1分到10分的打分。结果显示,无论对于美国男士还是女士来说,他们都会认为“试图登录别人的社交账号”是最让人觉得不可容忍的社交偷窥行为。但即使这样,他们的打分也都比较宽容地给出了6.4分(男士)和6.6分(女士)的分值。

同时,其他一些可能让人心生厌恶或恐惧的社交偷窥行为包括跟踪、假装偶遇或者想方设法找到对方电话发信息。这里要提醒的是,如果给女生发信息对方不回,你还坚持发,这无疑会让女生感觉被冒犯。

不过,对于多看两眼对方的社交账号主页、加个好友、不时留言点个赞,这些社交偷窥行为被认为再正常不过。毕竟,你在看别人的时候,别人可能也在默默关注着你。

  ■链接

  为何社交偷窥会上瘾?

研究发现,社交偷窥之所以容易上瘾,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在翻看别人的社交网络时,也是一种变相的对别人信息的掌控,而且不必付出任何代价。而在这个信息即财富的社会,自然会让你觉得很过瘾。另外,社交偷窥也是一种间接的自我评价方式,虽然从小我们被教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我们不自觉地都会通过和别人对比来找到自身价值,来检验自己到底过得好不好。当然,这也被一些人看作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一个人的自尊心越不足越容易受到伤害,也越会沉溺于关注别人都在干什么。当一个人过于认真对待他人“晒恩爱”“晒幸福”,会导致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最终导致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不过,作为八卦方式的一种,社交偷窥也是人们之间建立联系的手段,所以,这也成为很多人寻求社会联系和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社交偷窥会不会犯法?

除了对于关注对象和前任的偷窥之外,社交网络上也不乏其他形式的偷窥行为。很多家长通过偷窥孩子的社交网络掌握其心理状态,老板通过偷窥员工的社交网络主页来寻求利益共鸣,但这种偷窥行为的背后,会不会侵犯别人隐私?

一般的社交偷窥大多出于好奇心、嫉妒心作祟,只是单方面的偷窥,不会让对方察觉。但如果网络偷窥行为发展下去,也有可能触犯法律的红线。法律网站 “law insider”提到可能涉及到犯罪的网络偷窥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社交网络上给偷窥对象发送涉嫌威胁的信息,会引起对方恐慌的行为。另一种是将社交偷窥发展到生活中,例如通过社交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进行现实生活中的跟踪或偷窥。

(本版编译 陈佳莉)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