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夏秋之交警惕“心”危机

2017-10-18 14:21:40

申城入秋以来,“上蹿下跳”的气温让不少心血管病老病号直呼“吃不消”。专家介绍,天气转凉,血管遇冷收缩,血压升高,极易诱发心梗、心衰等心血管危重症。然而这两大“杀手”十分擅长“伪装”,症状多不典型,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不少病人由于认识不足,常常耽误了救治时机。专家提醒,日常生活起居要多加注意,无力遛狗、脚踝肿胀、鞋不合脚或是心衰信号。及时捕捉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对于预防心血管突发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入秋后,温差、感冒、肺炎易诱发心衰

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人中,每10人中可能就有一人患有心衰。日前,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建院60周年心胸疾病科普讲座上,医院心脏危重症科主任张敏指出,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变化是心衰的重要诱发因素。这是因为气温的陡变容易引起血管强烈收缩,致血压升高,心律过速,心脏负荷由此加重。

此外,秋冬季节容易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感冒、肺炎,呼吸道感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加快心脏跳动的频率,使心脏本身所需求的养分增加,但却得不到满足,如此便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上气不接下气、脚踝肿胀也是心衰信号

张敏主任表示,心衰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如果尽早发现并治疗,大多数患者心功能还可以恢复。因此,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自身的异常表现,如心衰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可能出现气短和体力差等表现。“事实上,很多病人在活动几分钟后就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这是由于心脏功能降低,导致流通到肌肉和组织的血液减少所致。”张主任提醒,当你发现自己连遛狗的力气也没有的时候,就需警惕可能是心衰找上了门。

另外,脚和脚踝肿胀也是心衰的常见症状。张主任解释说,患者一旦出现心衰和肾功能减退,就会导致液体积聚,造成脚部肿胀。“一般这个时候,平躺休息一会儿就可以缓解。但对于持续肿胀,或者体重莫名增加,如24小时内增加1-2公斤,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每天称体重可自测心衰

张敏主任建议,有心脏病基础的患者,可在家里准备一个健康秤,每天在固定时间称一下体重。如果一周内体重发生了快速增长,这很有可能提示心衰恶化,需及时前往医院。此外,患者还应每天检查水肿、气短、夜间呼吸及头晕症状。一旦出现情况加重应立即就医。

由于心衰会导致身体内的水钠潴留,即过多的水分存留在心脏。反过来,水钠潴留又会促进心衰症状的出现。张主任对此强调,严重心衰患者,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2.0L/天,有助于减轻症状和充血。她建议,病人可找出喝水的杯子、做好记号,不口渴时,不要饮水,如果嘴干,可以尝试含一块冰、糖等,同时需要关注每天所吃的药物、水果中的含水量。(吴瑞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