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西交大教授谈“西迁精神”:用时间和成绩证明初心

2017-12-26 11:18:00

交大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交大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收到信后,在百忙之中专门回复,61年前的西迁往事和“西迁精神”又一次成了交大人热议的话题。12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老中青三代教授济济一堂,老教授深情回忆起西迁的往事,如数家珍;中青年教授则表达了自己对西迁老教授的敬意、对立足岗位传承西迁精神的承诺。

西迁老同志:我们没有忘记交大西迁的初心

陈听宽教授今年83岁,迁校时是锅炉系教师。他说:“我1952年进入交大学习,1955年入党,1956年毕业。当时提到西迁,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部地区缺乏优秀的高等学府,大家纷纷表示拥护和支持西迁,扎根西北,艰苦创业。刚迁过来的时候,师生都曾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一一克服了。经过几代教师和学生的努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每个专业的发展变化都很大,教学和科研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我觉得很自豪。”

数十年来,陈听宽教授主持了国家攻关、863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有关部省和企事业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60多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70余篇。

今年83岁的何新楷教授,迁校时是内燃机教研室教师,历任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总支副书记、中国内燃机协会成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协会成员。对于12v400柴油机整体球铁活塞的研究和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张的研究均做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他编写的《内燃机动力装置》成为全国通用教材。他曾主管交大内燃机实验室20年,期间实验室被评为为校级优秀实验室。

提起西迁,他说:“过年时,西迁老师们要坐火车回上海,票很难买,陕西省为此专门为交大加了一趟车,要走整整72个小时,当时的车上还没有餐车,吃的自己带。现在看来很苦,但是当时并不觉得。为了西迁,陈学俊先生放弃了自己在上海的房子,沈伯参把自己上海的家变成了西交大在上海的‘联络站’,说一口上海话的老教授为了让学生听得懂,开始学讲普通话,这些事情我印象很深刻,奉献精神是西迁精神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西安到上海只需要6个小时,交通快捷舒适,说明国家的发展很快,我为这种变化感到开心。”

何教授说:“交大西迁,首先要帮陕西发展起来。几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农村去的时候,农民把柴油机发动起来以后不会关掉,最后是扔到河里面‘淹死’才弄停的,当我们教给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后,农民拿出炒鸡蛋给我们吃。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极高的待遇,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肯定。现在,很多农民家里都有小汽车了,说明我们西迁是做了贡献的,我很高兴。”

“我是接触西迁老教授最多的‘老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陶文铨谦虚地说,“我是浙江人,从小立志要考交大,考上以后交大迁到了西安,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报到的时候交大像个大工地。1956年的开学典礼还是在人民大厦举行的。我就读的是动力系,学制是五年,给我授课的老师都是西迁过来的,有的老师因为西迁,和上海的女朋友分手了;有的老师从上海回到西安的时候,自己步行从火车站回学校;还有很多老师在做实验的时候,缺乏一些设备和器材,就创造条件自己做,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毕业后我留在交大热工教研室工作,热工教研室很好地传承了西迁精神,重科研,重实干,每一代老师都在用自己教学和科研成果证明自己的初心。”

陶文铨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的教学与研究,推动与促进了我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出版专著与教材9部,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专利10项,其中8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作为国际数值传热学知名专家,长期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近三十年来陶文铨教授所开设的“传热学”,“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数值传热学”,“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等课程听课人数已近4000人,为我国能源动力事业科培养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年近八旬的陶文铨仍然长期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每晚在办公室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

马知恩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主任。他说:“我是1956年西迁过来的,那时候21岁。我喜欢讲课,至今我还记得在我试讲之后,朱公谨先生微笑而慈祥的目光,这让我很受感动。朱公谨教授是交大工科数学课程建设的先驱,他的肯定是对青年教师最好的鼓励,交大的这种传统我们要传承下去。”

2011年,“退而不休”的马知恩在西安交大创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从事新教师授课指导、教师授课资格指导、授课前强化培训以及名师培养等,当年就被国家评为示范中心。6年来,该中心已累计培训和帮助了1000多名教师。

西交大中青年教师:我们用实际行动传承西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李国君说:“在工作中,我经常能感受到交大西迁老教授那种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他们常说‘想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得有一盆水’,这种氛围影响了整个热流科学教研室,对年轻老师的帮助很大,我们对西迁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热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赵小明表示,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教授们依然关心交大和国家的发展,这种精神值得年青人学习,他们身上体现了西安交通大学良好的精神面貌。西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把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在教学和科研中,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对西迁精神最好的传承。

热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马挺说:“讲课的时候,陶文铨院士用纯英文授课,为西安交大能动学院的发展壮大做国际传播的示范,交大能动学院正在筹备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能源子联盟’,这既是国家实力的展现,也是交大影响力的展现,很多高校主动联系我们要求加入。老一辈交大人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应该做好手头工作,勇往直前。”

热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孟现阳说:“做实验的时候,我发现一些设备很老旧了,但依然在用,一问才知道,是当年西迁的时候从上海搬过来的;做科研的时候,陶文铨院士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还有金钱。这是让我最直观感受西迁精神的事,老一辈科学家为了西迁,为了科研和教学,在如此高龄还在孜孜不倦牺牲、奉献,作为年轻人,我凭什么不努力呢?”

热流科学与工程系工程师陈磊说:“搞科研觉得迷茫的时候,每次看见老教授曾经工作和奋斗过的实验室,就有了重新开始的动力。无论是做人还是科研,他们都在我们前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循着他们的足迹,我们会继续前行,我相信西安交通大学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西安交通大学:当好新传人 迈向“双一流”

西安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张迈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对西迁老同志的信件作出重要指示,既是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为党的教育科技事业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是广大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创造伟大业绩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遵循,体现了党中央对知识分子、对教育科技事业、对西安交大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熔铸的西迁精神的重视,这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标志性、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学校师生要把总书记重要指示学深学透,下大力气扎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将其内化为推动学校新时代新发展的强劲力量,弘扬光荣传统、秉持民族复兴担当,紧跟时代步伐、当好新传人,明确办学定位、实践新要求,加快建设“双一流”、实现新目标,全力推进改革发展事业,不负总书记对西安交大的关怀和期望。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从“新西迁人”的角度表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中国知识分子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启迪、嘱托和期望。“西迁精神”是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的生动体现,西安交大为国家、民族而生,也将永远把党和国家的发展作为奋斗指南,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作出特有的交大贡献。

2015年5月,西安交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大学“丝路精神”,倡导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吸引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所高校加盟。现在,西安交大正积极打造一个“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框架下的“中国丝谷”,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学术发展与文化交融。 2015年8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启动,交大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以探索21世纪中国一流大学新模式的创新港湾,正在由蓝图变为生动的现实。西迁精神正成为西安交大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的第二次腾飞。”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展望,“交大人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就是西迁精神在新时代下引领交大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的又一创新举措。”

西迁已经过去61年了,在祖国西部的土地上,西安交通大学这棵“西迁大树”已经根深叶茂,成为大西北的一部分。西迁精神已成为交大人内在的精神动力,在祖国需要的时刻,交大人勇敢前行,再次出发。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