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在雨雪冰冻天行走,谨防冻伤摔伤

2018-01-26 11:14:22

面对低温雨雪天,市民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低温雨雪天气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主任医师刘富强。

“首先,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刘富强表示,冬春季节本来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雨雪冰冻期,由于气温低,人群普遍不适应,又加上正处寒假、春节来临时,人员集聚、流动频繁、室内空气质量差等因素,最易造成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病等疾病的暴发及流行。

在呼吸道疾病中,以传染病对群体健康危害最大。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呼吸道与外部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病原体通常寄居在呼吸道黏膜及肺,学生应对考试、旅途疲劳者造成抵抗力下降时易引起发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传播快、危害大。

刘富强提醒,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纸巾;多喝水、勤洗手、室内常通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注意采取戴口罩、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等措施,避免传染。

第二,预防肠道疾病。冰冻期间可能由于断电、缺水等多种原因,食品卫生条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以经水、食物传播为主,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等感染。一旦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患者要及时就诊,同时注意补液及休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为群体性的,要注意及时向疾控机构报告相关信息,以便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暴发流行。

第三,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病。雨雪冰冻后,一些动物的活动性就会发生变化,易引发一些自然疫源性染病。我省此类疾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布鲁菌病、血吸虫病等。人类对自然疫源性疾病普遍易感,加强监测和防治领域的观察研究,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第四,预防湿冷环境易发生的食物中毒。若长时间的低温湿冷和电力供应缺乏等,直接影响到蔬菜、肉食品和粮食等食物原料、辅料及食物的存放,可能影响到食品品质,导致食物中毒。市民应了解食品可能腐败变质的原因和表现性状,采用手摸、闻气味、口尝等基本方式进行初步判断;尽量进食成品,不进食发霉、液化、气味恶化或性状不良的食品;超过保藏期的、包装有破损的尽量不食用。

第五,预防冻伤、摔伤。冰雪冻雨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因严寒引起的冻伤、冻僵、冻昏迷和冻死,预防措施是提供御寒防冻的衣被和设备,以及正确救治冻伤的技术。冻伤后的处置,尽量脱离低温环境,脱掉湿冷衣服、鞋袜和手套,换上干燥衣服和鞋袜;采取保温措施,补充食物能量;冻伤不严重时,可用温水迅速复温;必要时,及时就医。不要采用错误的复温方法,如拍打、冷水浸泡、雪搓或火烤等。此外,还应注意防滑防摔伤。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