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陕西省代表委员就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言献策

2018-03-16 09:48:03

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过去的五年,中国迎来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

刚刚过去的2017年,陕西也给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老百姓“钱袋子”更鼓了,困难群众住得更舒心了,医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民生改革加速发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民生持续改善,带给百姓满满的幸福感。奋进新时代,还有哪些民生问题待破题?陕西如何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这些也是我省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养老 让子女放心老人安心

养老服务业既是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也是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养老问题”依然是广大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为我省更好地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指明方向,也让多年从事养老服务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崔荣华振奋不已。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世纪荣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荣华表示,目前的养老以大众服务为主,个性化需求不足。荣华集团这几年一直在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建立了荣华养老社区。“通过不断创新养老理念,我们让老年人过得更有尊严,也让他们的子女更放心。”崔荣华说。

荣华集团的做法仅是我省养老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行普惠型老年优待为重点,着力保基本、抓示范、建机制,落实各项配套扶持政策,养老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下一步养老服务如何更贴心?崔荣华建议,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除了发挥政府在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外,还需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医疗 为百姓筑起健康“防护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国家必将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进行的“健康汉中”探索,确立大健康发展目标支撑大扶贫战略行动,推动了卫生与健康事业开创新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汉中市市长方红卫表示,汉中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创新推动资源布局改革,解决群众“不方便看病”问题;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着力增强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群众“没有地方看病”问题。同时,汉中市在全国率先组建政府主导的健康联合体,探索“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的健康管理模式,促进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方红卫说,今年起,汉中市将从健康管理抓起,分步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加快实现市县镇村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构建以居民全程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探索重症疾病和多发疾病筛查、治疗、管理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有计划地通过医保资金倾斜实施救治管理。

住房 让百姓实现安居宜居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这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全国政协委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任勇说,这几年在解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上,陕西不断创新举措,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两房”并轨、严格规范选址标准程序、严格考核奖励机制……陕西实施保障性住房的诸多举措在全国均属首创。全省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镇新就业职工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为了使保障房小区的居住对象住得进、稳得住、有尊严,陕西率先在全国开展“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脱贫的政策措施,让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去年近1.4万户年度脱贫对象全部入住。

任勇说,今年我省还将实施新三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到2020年完成棚户区改造64.58万套,同时计划实施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明年底全省的农村危房改造将全面完成,确保更多的百姓实现安居宜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