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未学爬先学走,宝宝学习技能受影响

2018-05-02 10:32:48

俗话说:三翻六坐七爬,是指通常宝宝在三个月的时候会翻身,六个月的时候可以独立坐着,七个月的时候可以爬行。这只是民间人们通过经验的总结,但爬行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运动,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爬行有助宝宝建立大脑通路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麦坚凝表示,孩子到会爬的月龄还不会爬或爬行能力差确实可能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动作协调能力,严重者更会影响学习的技能。

“其实关于爬行与婴幼儿发展的研究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神经学界还是心理学界,相关实验和文献都非常多。虽然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不爬的坏处’,但是爬行的好处却已经被大量实验证据证明了”。长期关注和研究婴幼儿发育的全国妇幼保健年会特邀婴幼儿专家王荣辉说。

美国纽诺大学儿童运动实验室的负责人Karen Adolph(凯伦·阿道夫)在研究实验中发现婴儿最初的动作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他们需要大量的爬行和行走经验才能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的反应。同时随着动作的不断发展,学习对新环境的适应,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

澳大利亚婴幼儿早期发育研究专家玛格丽特·萨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匍匐爬行和手膝爬行对于建立重要的大脑通路起了刺激的作用,这一刺激是通过整合原始反射来促进肌肉发展,提升力量和建立身体意识。

所以,没有经过爬行的孩子在大脑通路建立上势必比经过爬行的孩子少了一步。

行走不能替代爬行

有观念认为“宝宝行走可以替代爬行”,是这样吗?

王荣辉回应说,运动动作模式有很多种,包括:翻、爬、跑、跳、跃等,每一种方式使用到的骨骼肌都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些都会对宝宝将来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和身体平衡、协调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手膝爬行时,孩子的这些腹部肌肉、横膈膜、背阔肌、臀大肌等核心肌肉群就开始起作用,当然这时大脑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各部分肌肉,通过大量的爬行练习,能够让孩子有更好的身体意识。四肢在爬行过程中伸展、弯曲、移动都变得更加协调;而在行走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腿部的力量,较少涉及到手部的动作,手脚协调性也没有得到锻炼。

所以爬行和行走的运动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能轻易说行走可以替代爬行。

此外,王荣辉还谈到,不同的爬行带来不同的锻炼效果

有宝宝匍匐爬,有的手膝爬,还有的熊爬,这些虽然都属于爬行,但效果有差异。

匍匐爬行、手膝爬行、熊爬等使用到的肌肉群都是不一样的部位,所以即使都是爬行,往往带给孩子的是不同的体验和练习。在这些爬行中的大脑对于身体和肌肉的控制能力也会日渐提升,进而达到四肢与大脑更协调。所以,从运动医学和神经学的角度看,不能简单地得出“其他运动可以替代爬行”的结论。

借用澳大利亚著名的婴幼儿发展专家玛格丽特·萨瑟给年轻父母建议:“家长无需过分强调宝宝在多大的时候学会走路,因为宝宝在俯卧阶段和匍匐爬行、手膝爬行(至少五个月)、扶物行走阶段(随着他逐渐适应直立姿势)所受的感官刺激比行走的早晚要重要得多。行走只是前面几个阶段练习累积的必然结果。”(记者 李劼)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