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纪实

2018-06-06 16:33:21

本报记者 李勇 张毅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的神话,传说着中医药的古老历史,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又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陕西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陕西根据自身工业基础及科教、资源、区位等优势,正全力打造现代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六大新支柱产业,作为医药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医药产业起着重要的作用。陕西省工信厅消费品处负责人说,到2020年,陕西力争培育产值过50亿元中药企业3至5户,过10亿元10户,单品种销售过亿元中药产品超过50个,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中医药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成功与失败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近期的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振兴陕西中医药发展,只有中医、中药、中药产业协同发展,才能“同呼吸,共命运”,实现陕西中医药产业的追赶超越。

cdc9385b609282e3329a692424f43f5b_img_21_812_317_254

中医人才缺口大 基层发展困难多

振兴中医药发展,中医人才的培养成为发展的第一要素。“目前青年中医从业人员少有方法论、中医系统思维等科学素养的学习,‘中医西化’的倾向日趋严重。”陕西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晨光表示,中医人才的培养以中医药院校为主,虽然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的不同,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被动学习使其缺乏主动性与参与性,学生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中医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学习中医课程外,还要求学习西医类的课程,以目前四到五年的学制完成这些课程,难以保证质量,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有些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存在浅化、西化和异化。

“中医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从感冒发烧的小病到肿瘤治疗等的大病,中医在各个方面从头到尾都可以治疗。”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处副处长赵文告诉记者,比如面瘫,嘴斜眼歪,西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中医治上一两个疗程就能校正过来,中医有些特殊疗法,西医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cdc9385b609282e3329a692424f43f5b_img_684_1078_212_120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人才老龄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低,中医药人才尤其是骨干人才缺乏,具有传承与创新的‘名中医’数量更少。”赵文说,陕西现有国医大师3人、省级名中医107名、市级名中医220名,这批高端人才是构成陕西中医服务的一个主力军。现在中医的发展困难主要在基层,由于“重西轻中”、中医人员改行等多重原因,导致各级医疗机构中中医人员占比较低,特别是村级卫生室从事中医工作人员,多数是传承或自学,接受中医系统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中医治疗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偏远地区,基层乡镇卫生院,基本没有中医。市级层面仅西安、宝鸡、铜川3个市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渭南等6个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仅设立了中医科,绝大部分县区既无机构也无人员,陕西中医药机构和医疗床位数每年都在以90%以上的增长率增长,而人员的增长率却只有40%,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据了解,中省累计投入66.94亿元,加强陕西中医服务体系建设。该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了规范的中医科、中药房(80%建有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支持医药技术改造项目104个,截止2017年底,陕西现有中医医院170所,中医医院总床位数3.08万张,中医药从业人员总数3.85万人,中医类医院诊疗量1361万人次,占陕西省医院总诊疗量的15.88%。

中药种类与蕴藏量多 市场效益不明显 

再好的中医,没有好的药材去做支撑,也会步履维艰。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中医药文化有着几千年基础和沉淀,孕育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自古以来素有“秦地无闲草”的美誉,中药资源种类与蕴藏居全国前列,孕育出扁鹊、孙思邈等世代名医。

目前,陕西全省有药用植物、动物及矿物等中药资源共计4700余种,其中植物药3291种(约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优质地道药材32种,大宗药材400余种,人工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规模列全国第五位。丹参、山茱萸、绞股蓝等7个品种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商洛丹参等24个中药材及药食两用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凤县林麝、绥德县全蝎在全国野生产量居前列。

“陕西林地面积宽广,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致使陕西中药材产业发展迟缓。”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唐周怀表示,陕西中药材种植多在山地林区,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信息不灵,盲目发展,“药贱伤农”“药多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种植户难以实现稳定收入。多年来,陕西省林地中药材种植和发展,未能做到科学的区域布局,致使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资源再生能力降低,可持持续发展利用不足。未能建立种苗、种植、产地加工、商品规格等级等标准体系,从而导致品牌优势不强,市场经济收益不明显,中药材林下种植企业为数不多,专业合作社组织少且带动力弱,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效应。

中药龙头企业少 大而不强

陕西虽是医药大省,医药资源丰富,但陕西不是医药强省。“陕西中药产业还存在观念意识落后、企业规模小、人才资金缺乏、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升级。”陕西省工信厅消费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陕西从事中药材加工和饮品炮制的企业160余家,拥有药品批准文号400余种,虽然中医药资源丰富,但龙头企业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地区缺乏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才,一些刚刚起步的农户无法得到技术扶持,种植方法停留原始阶段。存在仿制产品多、创新产品少,低水平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产品多、独家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难以利用市场力量带动产业发展。

“‘好药救人,坏药害命’,药品是特殊商品。”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院长刘海静表示,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是中医临床安全有效的根本保证。2013至2017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抽验合格率从65.65%上升为84.84%,质量稳中向好,恶意制假、非法染色增重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陕西中医药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中药材种植时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如“壮根灵”的问题时有发生,片面追求产量,忽略了中药材的药品属性,中药材在初加工及流通过程中的掺假制假,资本的进入造成垄断,因囤积居奇,药材被按价格掺伪掺重,再流入市场,部分中药企业擅自更改生产工艺、使用掺假制假原料、非法添加染色化学成分等造成的质量问题,影响了陕西中药材质量声誉。

振兴中医药发展,如何让传统医药真正用起来、活起来?近年来,为破解中医药发展难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随着医药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陕西中药产业经济效益日益突显,2017年,陕西医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9.01亿元,其中中药产业产值接近400亿元,同比增长15.6%,较2011年增长了3.18倍,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7.8亿元、利润总额68.3亿元。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