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家有大树好乘凉

2018-06-21 10:52:00

我家老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东墙边的杏树,一棵是南墙边的香椿树。在我人生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这两棵大树带给我诸多的幸福而温馨的记忆。它们时常令我想起日日从树下走过的奶奶和父亲,他们就像乡村最常见的树一样平凡无奇,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地滋养、抚育并影响着我们后辈。

奶奶弥补了我缺失的母爱

由于母亲年轻时就身患疾病,使得她无暇顾及我们的成长和教育。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往奶奶屋里跑,一天到晚不知跑多少趟。爷爷去世后,我便搬到奶奶屋里住。高中时在县中住校,周末或假期回家仍和奶奶住,一直到高中毕业前奶奶去世。遗憾的是奶奶没能见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但我一直执着地认为是奶奶的在天之灵默默地保佑着我。

奶奶同情弱者,呵护幼小。物质贫乏年代的一个夏末,杏树上的果实基本都摘尽了,唯有高高的树顶处还有几颗黄里透红的杏子。那天下午放学后回到家,我又饥又渴,看到树顶上的杏子顿时馋涎欲滴。但杏子长在树梢顶上,爬树到不了那儿,木杆子也够不到。想来想去,我竟然想到扔石块儿去打杏子。饥饿难耐令我无暇多想,就捡起地上的一块儿石头向树上抛去。不料想,杏子没打着,石头却径直打碎了奶奶屋子的窗玻璃。望着满地的玻璃碎片和黑洞洞的窗口,我吓得不知所措。想逃到村子外躲藏,天又快黑了,我胆子又小,最后决定躲在家里小西房的草堆里。夜幕降临了,家里人发现我不在,找了一阵子没找到,想也许是去谁家玩还没回来,就都先去睡了。

夜半时分,我感觉身上有点儿冷,想到东边小房里找点破衣烂被盖上。我低着头、猫着腰,蹑手蹑脚地从房前溜过,突然听到奶奶低沉而慈爱的声音:“去哪儿呀?还不快进屋来!”我只好硬着头皮蹭进屋去。奶奶什么也没说,给我铺好被褥,我满心愧疚地赶紧脱衣钻进被窝里。第二天,奶奶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像往常一样一早叫我去上学。两天后,父亲给奶奶换了玻璃,奶奶和父亲也都没再提这件事,而我却深深知道自己错了,决心不再犯这样幼稚的错误。

奶奶心地善良,处事公道,向来坚持“向理不向人”的原则。村里人有了纷争,会找奶奶评理,奶奶总是同情帮助那些被欺凌的人,为他们讨公道,令纷争中强势的人感到心服口服。处理家中矛盾和孩子们的纠葛,奶奶也是如此。

奶奶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我,还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奶奶让我懂得了很多中国人传统、淳朴的为人处世之道,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门”“百善孝为先”“不怕坏嘴,就怕坏心”“勤苦劳作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等至理名言。

父亲用行动示范给子孙

如果说奶奶的关爱与教育像春雨、像山谷小溪般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的生命和精神,那父亲的关爱和教育则如沉稳的高山巨峰,以他朴实的言行为我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标杆。

父亲是爷爷奶奶膝下的长子,由于家境贫困,只读过三个冬天的私塾,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却熟练地掌握了珠算以及书写等知识技能。上世纪60年代,父亲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生产队会计,教过我珠算的一些特殊技巧。父亲的毛笔字笔画舒展有力、结构匀称合理,看上去很美观,绝不像只读过三冬私塾的人写的。打我记事起,村子里每逢春节,都要召集会写毛笔字的人为村民们写春联,父亲是每年都要被邀去的。至于我家的春联,直到父亲去世,一直是他老人家亲自书写。

父亲十几岁时,被爷爷送到张家口一个叫“恒泰兴”的米面铺子学生意,由于能写会算,受到掌柜的喜爱,很快得到重用。张家口解放时,父亲被选为工会会员,后来又转到下花园煤矿工作。在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父亲被下放回农村家乡。

父亲早年学到了做农活的本领,使他很快适应了农业劳动。父亲一生都极其勤劳,做任何事都追求高效完美。不论是一般农活,还是种植药材、培育树苗、修剪果树,他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记得小学时,学校组织我们班级学农,就是父亲作为指导人员教我们挖树苗栽树苗。全班同学都对父亲投以敬佩的目光,我自然是满心的骄傲和自豪。70年代中后期,我们村子先后接收了三批来自下花园的知识青年,父亲在生产队和村子经营副业的专业队里都是他们的劳动技术指导。

大树的精神代代相传

父亲身上完美地体现着中华民族孝父母敬祖先的传统美德。叔叔很早就过世了,姑姑嫁到外地,抚养爷爷奶奶的担子就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白天,他去生产队干活,晚上回来要帮爷爷奶奶处理家务。即使如此辛苦,他也从未给过爷爷奶奶脸色看,父亲可以说做到了一个普通人尽孝的极致。

我印象最深的是,爷爷过世后,父亲尽管每日早出晚归,但不管回来多晚,吃过晚饭,喂完猪羊,收拾完自己的家务,都要到奶奶屋子里陪奶奶聊会儿天,直到奶奶说:“天不早了,明儿还下地呢,早点睡吧!”父亲才回去休息。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奶奶去世。

父亲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追求完美、孝敬长辈等品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虽然日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但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却深深地扎根于我们兄弟姐妹的心里,我们也用这样的精神影响和教育着我们的后代。

奶奶和父亲就像院子里的那棵杏树和香椿树,不但给我们物质上的滋养和享受,更是从精神上深深地濡染着我们。

(作者单位:河北省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