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陈佳同:想象力让生活不再只是一种颜色

2018-07-05 10:01:24

初见陈佳同,其阳光、生动的外表,让人一下子想起美国歌手汀布莱克,想起与音乐、艺术有关的东西,而不是勾连着“奇幻”“梦境”“成长”等关键词的儿童文学。

听他谈儿童文学,一切又变得那样自然而然,给人感觉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作家、一个深谙少年心理的故事大王。而翻看《造梦师》《白狐迪拉》等作品,又会佐证这一判断,让人意欲一探这位大男孩深耕奇幻题材的写作秘密。

“写作是圆我儿时的梦”

提起写作的梦想,陈佳同说:“我从小就喜欢写作,尤其痴迷阅读《西游记》《神笔马良》《魔戒》《霍比特人》《哈利•波特》《古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等奇幻类文学作品,许多书看了又看,不下10遍,看得多了,就想写一部自己的作品”。

童年时的一天,父亲出差,陈佳同睡在父母的大床上,半夜醒来时,他看见卧室窗边有一个白色的身影:它有人的外形,却长了两只狐狸那样的尖耳朵,身上散发着迷蒙的银色光芒。这个影子一直萦绕于他的脑海,自问“我前世是不是一只狐狸”,于是产生了写作的灵感。上大学时,他断断续续开始写这个故事,于研究生毕业那年写了33万字,修改到23万字左右后,投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王瑞琴。

之所以投给王瑞琴,是因为自己喜欢的《哈利•波特》即出自这位大编辑之手。而与她的第一次打交道并不顺利,陈佳同回忆,他投稿过去时,王瑞琴的答复是“我们一般不出国内原创作品”,他在电话里用5分钟复述这个故事后,王瑞琴的兴趣立刻被勾了起来,“你把稿子发过来,一周后给你答复”。一周之后,她对陈佳同说:“我决定出版你这本书。”

于是,陈佳同的处女作、长篇动物童话小说《白狐迪拉》就这样出版了。出版后,这部作品一鸣惊人,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童书,并入选全国多所中小学暑假、寒假必读书目。近日,《白狐迪拉》的英文版权已被J.K.罗琳的编辑、Chicken House出版社的总编Barry购买,版权正式输出英国。提起王瑞琴,陈佳同至今心存感激。

完成《白狐迪拉》后,陈佳同又开始关注与梦境、少年成长有关的故事。“我从小就对梦有兴趣,想知道我的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会做这样而不是别样的梦。在看了《周公解梦》《梦的解析》等作品后,我对梦有了进一步了解,原本神秘的东西变得不再神秘,而我所做的读书笔记,为写《造梦师》积累了丰富的、有根有据的素材。后来,我又看了诺兰的《盗梦空间》,深受启发,知道了梦的难度和维度,这一点在《造梦师》中被借鉴并充分展开”。

据了解,《造梦师》以初二女生孟琦琦为主人公,因自己出奇的想象力,她被掌管人类梦境的梦境老人召唤,成为一名造梦师,帮助人们在梦中实现没有实现的愿望。没想到,这个故事颇受欢迎——原稿被国际版权代理公司安德鲁选中,列入2018年博洛尼亚国际书展重点推荐图书。国内甫一出版时,也一下子收到不少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想象力就是创造力”

选择梦境的题材,陈佳同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抵抗现代人的浮躁情绪与功利心态。“现在的人越来越现实,认为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用,其实想象力就是创造力。在《造梦师》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反面角色、暗影帝国的影皇,他运用‘险石’——一种暗影帝国稀有的红水晶,来压抑造梦师的想象力,进而达到统治人类梦境的险恶目的。而这个‘险石’,其实是‘现实’的谐音,即‘现实’是想象力最大的敌人,让人类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不会想象,忘记初心,丢掉了宝贵的灵魂”。

在陈佳同看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部与现实不断对抗的斗争史,直到那份宝贵的纯真被现实一点点消磨掉,达至许多人所谓的成熟,背后是以失去想象力为代价的。想象力对于一个人而言非常重要,不应该轻易舍弃。“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想长大,如果要失去想象力,我宁愿不成熟。而保护或维持想象力的最大秘诀,就是保持一颗童心。”

“我从小在充满阳光、歌声和神奇色彩的新疆长大,每天以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为伴,后来因工作原因跑遍了亚洲和非洲,喜欢非洲大草原上动物成群结队奔腾的景象。”陈佳同说,童年时放飞想象的经历,长大后对自由思考的坚持,让他觉得这才是美好生活的实质,才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东西。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儿童、青少年逐渐失去了想象力,现在的儿童文学也以现实题材居多,富有奇幻色彩的故事比较少,某种程度上这跟我们习惯于关注现实、对想象力关注不够的表现。我喜欢幻想,也喜欢更多的孩子能发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进而拥有一个多姿多彩、自由自在的童年。

写《造梦师》这个奇幻故事,陈佳同还希望在这个中西合璧的故事里,孩子们既能感受到国外与众不同的文化(如黑色的导梦猫的寓意),也能力所能及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神笔马良、化身为孙悟空的孟琦琦等人物,明白我们有自己的超级英雄,以及体悟他们身上那种担当与风险精神。

“我内心里就是一个孩子”

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专业,为什么走上了儿童文学写作之路?陈佳同表示,已被问过很多遍。而他的回答是,学什么专业与能否成为作家并不相关,考验作家的其实是想象力,“别看我现在长相成熟,我内心里就是一个孩子,一个有太多故事要讲的孩子”。

“我从小就爱幻想,对神秘的东西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如埃及金字塔、玛雅古文明等,总想一探究竟。”陈佳同说,为了写好故事,他平时特别喜欢看书,如果说写作需要灵感,那么灵感无疑来自平日的积累。由于奇幻题材作品阅读比较多,他对所读作品的情节与人物烂熟于心,于是神笔马良、孙悟空等形象不自觉地走进《造梦师》中:骑着摩托车的神笔马良变身为造梦师,主人公孟琦琦进入战斗状态时,就是身着虎皮裙的孙悟空。他的大学同学也被他巧妙地写到书中,五个性格各异的同学在《白狐迪拉》中化身为狐狸、鼬鼠、海豹、兔子、熊猫等五种动物,十分妥帖地相互对应。

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方式,陈佳同的答案是不断阅读。他坦言自己的写作之梦得益于小时候省吃俭用买的那些书,那种在饥饿状态下看书的经历也反映在《造梦师》中,书中有许多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童年回忆,但更多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理解。孟琦琦用无边的想象力为人们弥补缺憾,抚慰人们内心的伤痛,给他们带来勇气和希望,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力量,其实也是他内心的渴望——“我也希望《造梦师》这个故事能给青少年更多成长的勇气,帮助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打造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让阳光更多照进他们的心房。尽管现实中的生活往往是不完美的,但因为有了想象力,生活不再只是一种颜色”。(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贵勇)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