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综合评价录取释放了哪些信号

2018-07-17 09:23:56

作为上海新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继2015年由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后,近两年又有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以及上海大学加入其中。

不同于以往高校5%的自主招生试点,综合评价旨在探索全面推进新高考后,高校如何具体落实“两依据一参考”的全新录取制度,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人才选拔的过程。这样的录取方式到底会给基础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期,我们邀请上海市虹口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常生龙为大家作一解读。

——编者

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上海市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统筹推进高中学生培养、考试方式、高校选拔录取方式等的创新。其中,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9所高校推进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是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的一个亮点,引起各方关注。

“6+1+3”方案平稳落地

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中,高校选拔录取方式改革的核心,就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9所高校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中,具体的做法是:

高考投档成绩占60%,这是第一个“依据”,按照满分600分进行折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占10%,这是第二个“依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信息技术共10门,若有不合格或无成绩科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不予赋分,即计“0”分。10门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的总分按照满分100分进行折算。

校测成绩占30%,这其中就用到了“一参考”,即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记录,比如学生志愿服务的记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及课题研究报告,学科特长、身心健康状况等。高校会在此基础上通过面谈、现场展示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潜质、综合素养,并给出一个校测的分数,满分为300分。上述3个分数相加,就是该考生综合评价录取的最后得分。

在每年4月份,各高校会依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要求,公布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具体方案,明确考生报名的资格、参加录取的院系、选拔的程序等,接受社会监督。

在高考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照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1∶1.5确定入围的校测考生名单,组织入围的考生进行校测,并按照上述“6+1+3”的赋分方式确定考生最终的综合评价录取成绩。

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上海市9所高校实践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情况看,改革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唯分数论、高考成绩作为唯一选拔标准的格局,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恢复高考40多年来,虽然我们不断探索高考改革,但以高考成绩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这也使得很多高中学校在学生进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就将目光聚焦在高考科目上,始终围绕着如何提升高考成绩做文章。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应试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中,考生高考成绩的权重下降到了60%。一方面综合评价考查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是否有明显的偏科现象,另一方面关注到了学生的专业特长、创新潜质等特点。这些信号的释放,必将促使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二,它对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始终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已经进行了多次课程教学改革,但往往在小学阶段卓有成效,高中阶段纹丝不动。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指挥棒”没有动。上海在确定高考综合改革之初,就明确了高校招生录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方式,促使高中学校在课程设置、选科走班、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以适应高校新的招生录取。从总的情况看,高中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是对的,9所高校的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它为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的人才提供了一个主要的通道。在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下,高校录取学生所倚重的,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的录取方式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选择的学校或专业,大学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专业发展的潜质,由此带来诸多问题。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让高校在录取学生之前,有了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学校测试来了解学生的职业趋向、意志品质、创新潜能、综合素养等多方面的潜质,找到适合本高校培养的人才,这无论对考生还是大学的选拔都是有益的,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基础教育要提供更多选择

如果仔细研究上海市9所高校实施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会发现其中还有不少需要继续改进之处。比如说:“6+1+3”的赋分方式较为机械,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校测这个环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如何更好地完善,还需要做更加深入地研究;综合评价录取试点的院校范围还比较小,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但综合评价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基础教育学校要把人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让各种趣向、各种爱好的学生在学校里都有良好的发展机会,以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标准来思考学校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和教学评价。这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校长和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生的专业特长、创新潜质是在亲身经历各项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现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多姿多彩的社团,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沃土。

最后,要确保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高质量实施,这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基,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应对高校招生方式的变革,一些高中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建设创新实验室、开设学校特色课程等。但育人的核心还是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必须要通过校本化,才有可能高质量地在本校实施。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