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吞颗胶囊即可在家做内镜

2018-07-17 15:22:11

做结肠镜尴尬又难受,大肠癌高危人群都不愿意接受检查,早期大肠癌筛查的这些难题将很快有新的解决方案。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人们在家服下胶囊就能进行肠镜检查之余,胶囊内镜拍摄的上万张照片,还能有机器人医生智能阅片,比医生肉眼还高效精准;医生还能通过VR眼镜,一眼看穿人们体表特征背后隐藏的肠道病患……

日前,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共同承办的“2018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会议带来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最新诊疗技术和发展方向,现场更是直播展示了多台代表最新技术的消化道内镜手术。

早期消化道肿瘤

可内镜下无创切除

消化道早癌内镜规范化诊断、消化道早癌ESD(消化内镜下的无创肿瘤切除)等技术成为论坛上专家关注的焦点。据介绍,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非常高。近年来,大会主席、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教授团队致力于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工作的推广与普及。

刘思德介绍,近年来广东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中,胃癌、食管癌、肝癌发病率都有所下降,唯独大肠癌仍在逐年增高,增长速度还不慢,这跟人们的防病意识不足、不愿经常做结肠镜检查等有关。刘思德说,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早期发现必不可少的检查,在这方面医生的整体操作水平需要提升,需要加强培训。另一方面,老百姓普遍不愿意进行大肠癌检查,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地区,结肠镜的筛查率也只有35%,在广州,筛查率这么多年也仅是从13.9%提高到22%左右。

刘思德介绍,以目前的技术,很多早期肿瘤都可以通过消化道内镜无创切除,不需要开刀。早在十年前,南方医院已经开始开展ESD手术,现在技术发展很快,颠覆性的进展是,部分早期消化道肿瘤通过ESD手术,5年生存率能够提高到98%以上,长期生存率提高到95%以上。但所有消化道肿瘤的ESD中,大肠癌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这也是本次论坛最注重的培训重点。

在家服胶囊做胃肠镜

未来还有机器人看片

目前南方医院每年会进行5万多例肠镜检查,真正患病的仅数千例。如果通过胶囊内镜检查发现没问题,就无需做肠镜检查,避免了80%以上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肠镜检查。正是这种情况倒逼医生想办法提供更好、更先进,老百姓能接受的技术方法和设备。

刘思德介绍,目前,新兴的胶囊内镜技术正努力向产业化发展。受检者在家穿戴好图像记录仪,吞服一颗装备了超微型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胶囊,胶囊沿着消化道一路行进,一路拍摄, 8~12小时内就能轻松完成检查。胶囊会将拍摄到的图像输送出来,由受检者登录系统将图像传送给医生,医生远程阅片、诊断后将报告发送至受检者手机。这就是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预计这种新型的智能胶囊最快明年底就能拿到国家的注册证。

由于胶囊拍摄的图片动辄上万张,对于目前的医生来说,看片工作量巨大。但一项由人工智能加持的技术已经启动了研发。今后,通过数据库对海量图片进行学习记忆后,机器人医生将可以帮助医生更高效、准确地阅片,出具影像学报告。刘思德介绍说,目前该院的研究中,数据库已经收集了超过50万张的胶囊内镜检查图片,标记了近4万张图片。机器人只要学习4万张图片以上,智能阅片就能达到副教授的水平;当学习达到5万张图片以上,还能进一步达到教授级别的水平。

未来戴上VR眼镜

医生能一眼看出疾病

业界最新研发的VR技术运用,人工智能团队还能通过研发体表特征来识别人群消化系统疾病。刘思德介绍,目前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已成立团队在做相关研究,已建立了6800例长期随访的高危腺瘤患者队列,目前已收集了4000多例数据,并证明有的疾病能够百分之百通过体表特征识别。“希望这项研究明年就能有实质性的成果出现,比如,医生戴上眼镜,一眼就能看到面前的患者是否有胃肠道息肉。”刘思德说。(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李晓姗)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