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奶奶是我家的擎天柱

2018-07-19 11:19:04

奶奶1989年离世,享年85岁。老人家如果健在,应该有110多岁了。奶奶识文断字,高小毕业,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知识分子了。爷爷是位农民,英俊挺拔,勤劳木讷。奶奶则其貌不扬,又瘦又矮,但是我们全家人都觉得爷爷能娶到奶奶不仅是爷爷的福分,更是一家人的福报。

奶奶和爷爷养育了三儿一女。奶奶以她的善良、智慧和勤劳,让4个儿女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也帮他们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英明决策保住父亲的一条腿

我父亲是长子,东北解放前夕的进步青年,曾步行千里之路去投奔解放区,就读医科大学。大三的时候,父亲右腿得了急性骨髓炎,骨头已经发黑,只等着锯腿了。收到父亲的来信,奶奶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而是快速做出了一个关乎父亲,当然也影响我们三姐弟命运的决定。

奶奶雇了一辆马车,派人把爸爸接回老家。找了一个战后留在中国赎罪的日本军医,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罐银元。起初日本军医不敢接受,只说可以治着看。奶奶说:“钱一定得拿着,不然当妈的心里不踏实。”日本军医用刮骨疗法让我父亲保住了右腿。后来父亲的腿虽然落下轻微的残疾,但不影响生活和工作,还给我们找了一个漂亮的妈妈,生了我们姐弟三人。如果没有奶奶的英明决定,当年那个失去一条腿的男人肯定当不了我爸,自然也不会有我了。

大爱无疆照顾生病的二婶

爷爷奶奶长期住在乡下,和二婶以及4个孙辈生活在一起。二叔二婶的婚姻是奶奶一手包办的,二婶很贤淑,长得也周正,但是患严重哮喘,身体一直不好。二叔中专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和二婶两地分居了二十来年,是那个时代很常见的生活方式。

二叔结婚早,生了三女二男,5个孩子都是奶奶帮着拉扯大的。奶奶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二婶身体不好,奶奶不仅不让她干重活,甚至连煮饭的活儿都不让她做。农村煮饭烧柴火,炊烟会把二婶呛得喘不过气,看着二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咳,还抢着出来干活,奶奶往往假装生气地把她赶进屋。

瘦弱的奶奶极度节俭,家里鸡下的蛋、过年杀的猪自己舍不得吃,大部分都拿到集市上换了钱。家里孙女孙子上学要用钱,婶婶看病也要用钱,操持一大家人的生计,奶奶必须得精打细算。

有一年寒假我回奶奶家过年,早晨看到奶奶从篮子里拿出一只鸡蛋,用开水和白糖冲了一碗蛋花汤。我当时以为是哪个孩子过生日,羡慕得要命。要知道在计划经济时代,鸡蛋绝对是奢侈品。只见奶奶把热气腾腾的蛋花汤端给了婶婶,只说了一句:“趁热喝了,你可不能倒了,倒了,谁给你拉扯这帮孩子?”这一幕过去了四十几年,所有的细节至今还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一碗蛋花汤,浓缩着奶奶的无疆大爱。

孤身远行呵护老婶留下子嗣

奶奶是有家国情怀的人,她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老叔大学毕业响应党的号召,想去参加三线建设,奶奶义无反顾地支持老叔远离家乡、告别大城市,去到遥远的贵州遵义工作。

后来母亲告诉我,听说奶奶同意叔叔的选择时,她和父亲也曾有过不解。老叔比我爸小10岁,也读医科,和老婶都是学生干部,都要求进步,一毕业就双双前往大西南。那时交通极不便利,从东北到遵义乘火车要走上一个多星期。叔叔和婶婶是医生,没有假期,无法回家探望父母,奶奶只能把思念埋在心底。

有人问她想老儿子吗?老人家会违心地说不想:“儿大不由娘,儿子是国家的人,我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奶奶的境界和格局非一般母亲能比。老叔老婶努力工作,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医务工作者,让奶奶甚感欣慰。

但是最让奶奶担忧的,是老婶习惯性流产,三十好几了还没有孩子。奶奶64岁的时候,从没出过远门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只身去遵义照顾老婶,一定让她把孩子保住。

奶奶从辽宁海城的乡下出发,先到沈阳,转车去北京,又从北京换了几次火车,历时十几天的时间到了遵义。那时老婶刚怀孕,奶奶不仅包揽了全部家务活,还帮老婶梳头、擦洗身体。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老婶生下了一个健康聪明的男孩。后来老婶告诉我,小孙子的到来让奶奶欣喜若狂,从医院回家给老婶做饭的时候,一口气跑到了6层(叔叔家住4层),敲开邻居的门,才发现自己走错了屋。老婶经常告诉小堂弟,是奶奶保住了他的命,奶奶的生命一直在后代身上延续着。

扶危济困为姑姑寻得美满姻缘

奶奶只有一个女儿,又是全家最小的孩子,自然特别疼爱。奶奶喜欢读书人,可姑姑却不喜欢学习,一读书就偏头痛,考了两年大学都名落孙山。奶奶干着急没办法,只好认可这个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任由她回乡务农。

姑姑高中有个男同学,父母双亡,家境不好,奶奶心地善良,爱帮助人,家里做点好吃的就把这个男孩找来。后来这个朴实厚道的男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沈阳农学院兽医专业,再后来就成了我的姑父。

“文革”前大学生可是凤毛麟角,好多单位都抢着要。姑父大学毕业时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为了姑姑就回到农村当了一名乡村兽医。姑姑有点小刁蛮,每次发生矛盾,奶奶绝对站在姑父一边,以至于姑姑会气呼呼地问奶奶谁是亲生的。姑父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们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日子过得也算殷实。前年我回东北,已过古稀之年的姑父还念念不忘奶奶当年对他的关爱,说奶奶待他恩重如山。

奶奶把爱和智慧留给了儿孙,她的无私和大爱也在我们家族中传递。我父母一辈子没吵过架,叔婶相亲相爱,妯娌之间互帮互助,大家族和睦相处,奶奶是我家的精神领袖和人生导师,我们一直在感受和接受着奶奶的恩泽。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