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小岗村: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底色

2018-07-30 10:48:34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入门的电子屏上,是一纸按着红手印的“生死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那时候这十八个饭都吃不起的农民还不知道,自己按下手印的这张纸,为中国的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们“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大包干纪念馆正门(摄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熙澄)

40年前,小岗村共有20户人家,共115人,适种耕地只有300亩,人均年口粮几十斤,村里的两户单身汉甚至靠外出乞讨为生。就是这样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冒着豁出命去的风险把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实行大包干的第一年,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3万斤,油料总产3.5万斤,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400倍。在那个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党中央从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中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希望,这一制度逐渐推广到全国。“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也被国人所熟知。

40年后,小岗村通过增强土地流转、适当的规模化种植以及优质农业的发展等举措,准备开启一场全新的农村改革。

在村委会办公室,小岗村团委书记杨伟告诉我们,他们目前正在探索一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齐头并进,重点做强第一产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小岗村主要还是一种‘农业到旅游业到招商’的三步走战略”,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之一严金昌如是说。

依托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小岗村发展稻田养鸭、稻田养虾的绿色农业,上海农展会上,定价68元一斤的小岗绿色大米供不应求;开拓以“爱国教育”和“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现代化乡村旅游;借助淘宝、微店等互联网途径促进特色农产品外销;联合农业担保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为创业者提供信贷等资金支持……多种多样的改革举措既为小岗村的发展带来了改观,也为中国农村改革创新总结了经验。

杨伟说,“自从十九大乡村振兴这个战略提出以后,我们都有一种‘好事要来了’的感觉,很振奋。村子里的变化你们可能感触不深,因为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个集体经济的时代,但是真的有坐着轮椅的老人看到小岗村的变化时他会哭出来。”

“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从1978年的“大包干”到今天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无论40年前还是40年后,小岗村作为“中国改革的第一村”所代表的一直是一种敢于创新、追求发展的精神。(北京化工大学 刘笑宇)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