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高志良:丙肝长期不治易转肝硬化 应加以重视

2018-07-31 09:38:49

由于病情比较隐匿且发展相对缓慢,丙型肝炎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病医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高志良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丙肝慢性化、纤维化比例非常高,如果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造成严重的后果,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病医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高志良

预防丙肝要早筛查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据了解,乙肝和丙肝是最主要的两种病毒性肝炎类型,占肝炎总死亡率超过90%。其中我国丙肝发病逐年上升,流行病学数据显示,0-59岁年龄段的感染率为0.43%。“这些发病人群中,高危群体占比较高,例如静脉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感染者、血液透析患者以及乙型重叠感染患者等。”高志良介绍。

丙肝患者感染后症状隐匿,常常被忽视,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有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甚至导致死亡。高志良提醒,“日常生活中要警惕丙肝的隐匿性,通过丙肝的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首先,静脉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要主动地、定期地进行丙肝筛查。其次,对于特定的人群,例如术前的患者,医院要进行丙肝筛查,一旦发现为阳性,通过医院一整套的诊疗流程对患者进行专科治疗。再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在普通体检人群中增加丙肝筛查。这样的话,可以明显提高丙肝的发现率,这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措施。”

高志良介绍,一旦发现患了丙肝,想要阻止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唯一方法就是清除丙肝病毒,应该尽快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药物创新为丙肝及肝硬化治疗带来新选择

据了解,丙肝患者有多种基因分型,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和人群差异。我国主要以1b型为主,其他类型的相对较少。当然对于一部分特殊丙肝群体,可能会重叠两种基因分型,或者存在一些检测不到的基因类型。

高志良表示,过去丙肝的主要治疗方式需要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然后再根据分型进行药物治疗。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做多项检测,例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性抗体、眼底检查、肺部检查等,基本上每个月要复查一次,非常消耗患者的精力,而且过去的办法疗程长且不良反应较多,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并不适合。

近年来,药物的创新发展为丙肝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尤其是泛基因型药物问世为患者提供很大的帮助。“目前,我们可以不必检测丙肝患者的基因类型,就能通过泛基因型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相比于传统疗法,泛基因型药物的DDI,即药物相互作用比较少,另外需要的检测也相对较少,基本上只需治疗之前查一次丙肝病毒的量,治疗后三个月再查一次即可,越来越简单。”高志良介绍,对于基层来说,部分医院还很难做到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泛基因型药物的问世,可以早期诊断、就地治疗,为推动我国分级诊疗、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最近上市的口服DAA药物便是泛基因型丙肝治疗药物,同时也是一款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也适用于肝硬化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宫晓倩)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