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华商报:保护秦岭生态也是维护法治尊严

2018-08-14 15:02:59

近日,秦岭北麓西安段的违建别墅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随着新一轮“秦岭保卫战”的打响,那些总是拆不掉、拆不尽的违建别墅还能撑多久?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项整治工作的力度和担当。

对于秦岭生态,陕西早已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也早被列入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然而,秦岭近年来却陷入了“边保护边破坏”的怪圈。

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正如此前媒体曾直言指出,“违建现象历时之久、数目之多、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严峻的生态现实,将秦岭保护“逼”入了攻坚期。也可以这么说,向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宣战”,是维护法治尊严。

事实上,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07年出台,据媒体报道,专门为一条山脉立法,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所以入选了当年全国地方人大十大新闻事件。2013年,《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提出了“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科学利用、限制开发、恢复治理、生态补偿”的原则,从“保护优先”转变为“保护为主”,据报道,这是全国大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大山而专门设立的地方法规。

为了保护一座山脉,我们立法走在了前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按说早就进入“法治”时代。但是,从实施效果看,我们或许仅仅只是做到了“有法可依”,比照现实,虽然相关部门依法惩治了一些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然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否则,我们不好解释那些矗立在秦岭深处的违建别墅为什么一直该拆不拆。

地方法规,也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法律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实施的。地方法规如果重制定轻执行,尤其是当面对各种错综复杂、利益交织叠加的问题,而不敢动真碰硬,难免会出现制定出来的规则时灵时不灵,受影响的注定是法规的尊严与权威。

秦岭是所有人的秦岭,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可靠保障,从而走出“边保护边破坏”的怪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