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湖北宜昌:绿色基因植入学生心灵

2018-09-12 10:56:45

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机关幼儿园,一块约1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映入眼帘,白栅栏围砌的菜园里,一株株嫩苗还在冒尖,几个孩子正在小心翼翼地翻土、浇水;不远处,一群孩子在上演一场特别的时装秀,他们将废纸剪成树叶、花朵等各色造型,再拼接成连衣裙、小红帽、腰带……“这是生态教育的幼儿课程,我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绿色基因植入孩子们的心灵。”该园园长望运慧告诉记者。

开学初,宜昌市37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每人都收到了一本《生态小公民》教材。为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宜昌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教育、环保等16个部门联合编写系列教材作为生态教育课程的载体,构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将果皮、红糖、水按3∶1∶10的比例混合发酵一个月,制成酵素,可做洗洁剂、花草营养液……”记者在夷陵实验中学看到,实验室橱窗里展示着各种变废为宝的生态小发明、小技巧。“这些酵素很多都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制作的。”该校校长陈文明提着一壶褐色液体告诉记者,在实施生态小公民教育中,学校通过上一节环保教育课、学一门环保小技能、落实一项环保硬措施,以垃圾分类处理、废(旧)物回收利用、节水节电等为主题,广泛发动师生和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以帮助孩子们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不同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上海中学侧重变废品为工艺品,利用废旧易拉罐、纸盒、报纸、电池等材料,把废品变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冯家湾小学结合背靠山林的自然条件,在大树上安置50多个鸟巢,让小鸟到学校安家落户;宜昌市外国语初中校园内种有樱花、紫薇、红叶李、栾树等10多种花草树木,学校将其作为生态实践场所,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为植物标注名称、所属科、习性……

“为引导教师、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我们将学生相关表现评价结果折成分数计入中考总分,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并进一步将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结合,在科研院所、厂矿企业以及自然保护区等地建设生态环保实践教育基地,以增强学生主动践行生态文明的意识与能力。”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覃照说。

几年来,超过10万名学生和无数家长老师走出校园,依托“三峡蚁工”等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剪动春天”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每个周末的清晨,长江宜昌段江滩都会出现三五成群的小小身影,他们提着塑料袋、戴着手套、弯着腰在江滩寻寻觅觅,所到之处,食品袋、饮料瓶、烂衣物等被一一捡起带走,留下一片干净的江滩沙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