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天津: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

2018-10-31 10:08:3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天津篇

近日,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位青年教师分别受聘学校化工学院、精仪学院和求是学部“本科生思想政治班主任”。他们将深度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价值引领、学风班风建设、形势政策教育、帮扶学生学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这是天津大学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不仅在天津大学,如今在天津市的所有高校里,“三全育人”工作都是重中之重。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试点省市,天津市教委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思政课改革、课程思政攻坚、实践育人……一项项扎实而具体的举措相继实施,大学校园的育人环境焕然一新。

新思想为课堂带来新变化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那么,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从哪里来?新时代向何处去?”在天津师范大学一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青年教师王雪超一上来抛出的这几个问题,立刻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

这堂课上,王雪超将“新时代从哪里来”作为教学主题,从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建党以来9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5年”四个维度进行了阐释,既保证了理论深度,又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今年,天津市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4门思政课,不仅对全市高校700余名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还下发了寒假期间组织专家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自此,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始尝试通过多种形式、从不同知识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在南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青年教师马梦菲与学生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点”讨论得如火如荼,群众史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产主义理想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唯物辩证法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这场大讨论,学生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天津职业大学教师魏学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教材中“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相结合,让学生们重温自己儿时上学的初心。“当医生”“当科学家”……学生们回忆起自己当年的理想不禁热血沸腾。魏学春结合当前我国已经步入新时代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们懂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不能忘记青年的历史使命,要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与此同时,“我与新时代同成长”系列报告会也在今年上半年启动,天津市教委邀请优秀思政课教师做示范课,打造了一场场思政课盛宴。首场报告会主讲人是天津市思政课“李朝阳工作室”负责人李朝阳,著名超级计算机专家孟祥飞、中国女排前队长魏秋月作为协讲人,也带来了感人的故事。

“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李朝阳的讲座以1929年《生活周刊》上的《十问未来之中国》开篇,引出我国如今早已实现“国富民安”这一事实,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表述。随后,他通过历史溯源、案例分析、网络故事等形式,展示了共产党人,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中国发展中的巨大贡献,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进入新时代的”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

目前,系列报告会已举办3场,本学期还将举办两场。所有报告会均采取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社会知名人士联合授课的形式进行,引导全市高校运用混合教学模式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校园里人人都是思政教师

最近,一节“物流管理”专业课的视频在天津财经大学师生的微信朋友圈刷屏了,不仅因为这是一节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的慕课,更在于授课内容非常有时代感。一名学生留言:“看看,这才是物流管理真正的样子,除了快递外,我们还有‘一带一路’!我骄傲我是未来物流人!”

这节课的授课教师是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青年教师纪方,他一直在思考怎样通过专业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将自身专业与国家改革发展相融合的格局意识。不久前,一名毕业生回母校探望老师,聊天中说起她刚刚参与中国援建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工程物流建设工作。纪方敏锐地捕捉到了亮点,觉得这名毕业生的经历无论是从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还是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教育方面都会有积极意义,于是决定以访谈形式做一节以“一带一路”倡议里的工程物流为主题的慕课。果然,这节课一经推出,便收获学生们的无数“点赞”。

在天津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早已不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事,而是全校教职员工的事。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将教学科研团队打造成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可靠阵地。学院构建了宿舍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物理伯苓班班导师等多维导师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天津师范大学依托心理学学科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培养计划,今年起面向2018级新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同时开设“心理学与生活”“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生命教育”等17门选修课程,大量专兼职教师投入其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后盾。

大学生在实践中知行合一

今年3月,天津工业大学2016级研究生谷源前往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张家窝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基层工作中,了解到该村党组织管理人员年龄较大、对信息系统不太熟悉,谷源便把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村干部一起整理全村的党员信息,梳理党员材料,把全村的党员信息录入到系统当中,进行了“智慧党建”的研究探索建设,受到基层同志好评。

谷源的“走马上任”,源于天津市今年启动的“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该项目是天津市围绕大思政格局,推进新时代天津高校思政工作改革攻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高校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示范基地的重要平台。

今年3月,天津市首批设立5家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天津大学—津南区实践育人共同体、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区“知行青春共建计划”、天津外国语大学—河西区“知·行”实践育人共同体、天津滨海新区—天津科技大学实践育人共同体、幸福西青—美丽工大“1+1”区校实践育人共同体。5所学校的学生奔赴对口地区,通过社区帮扶、志愿服务、科技下乡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育人共同体平台的支持下,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2017级学生杜晓榕带领团队深入天津市滨海新区,对“城中村”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全面调研。他们所作的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中村”治理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为滨海新区北塘街道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分析以及可行性建议。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培养了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也是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与精神素养的提升。”杜晓榕说。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今年7月,第七届巴厘岛国际合唱节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脱颖而出,共荣获颂歌组冠军、青年混声组金奖第二名、最佳合唱指挥奖、最佳当代新作品奖4项大奖。

作为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天津大学一直格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培养会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作为育人目标。在这里,北洋文化节已举办了9届,周末音乐会每学期有60场,读书会、诗歌朗诵会、摄影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浸润在艺术的海洋里。在这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致力于文化体验育人,学院的“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学生们可以现场感受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不久前,南开大学的文化周末迎来了法国汉森弦乐四重奏组合,音乐家们精湛的演奏带领全场观众感受到弦乐四重奏的独特魅力。据了解,南开文化周末至今已举办16年,演出超过500场,成为深入人心的“南开品牌”。

南开大学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用传统文化滋养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南开大学形成了包括“五月的鲜花”合唱比赛、“校长杯”系列体育赛事、“荷花节”主题活动等在内的10余项全校性群众品牌文化活动。

天津医科大学坚持为学生上好职业道德第一课。该校的“生命意义展厅”展出朱宪彝老校长捐献遗体部分脏器标本,以及社会各界遗体捐献者生前所撰写的遗书,参观该展厅是每年新生入校后的必修课。

在天津科技大学,“新生打扫公厕”活动已坚持了18年,累计有6万余名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此外,学校还相继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博学讲堂”“传统文化进校园”“文明修身”等系列文化活动,全面实施文化育人工程。

天津理工大学注重红色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该校材料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党史情景剧《绣红旗》一经上演,便引起学生强烈共鸣。

大学生们在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熏陶中,心灵与身体一起茁壮成长。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