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掌政:特色小镇初长成

2018-11-15 14:36:25

顾俭(右)和老伴在2012年乔迁的新居前合影留念。

从花溪谷到鸣翠湖再到檀溪谷,“特色农业+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掌政镇经济振兴。

农闲时节,掌政镇农民在家门口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接受集中“充电”。

农户正在设施温棚中采摘西红柿。通过新科技培育出的设施蔬菜,每天源源不断地送到银川以及周边地区的百姓餐桌,也为农户增产增收。

欣欣向荣的花卉产业让徐志夫妇在“花香”中致富。

从空中俯视,如今的掌政镇焕然一新,道路纵横、楼宇错落有致,商业人气兴旺,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

掌政镇联合银川月美制衣有限公司建立了掌政镇劳务移民实训基地。厂房建到家门口,稳定的收入让移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1995年,顾俭的大儿子在上世纪80年代盖起的砖房前举行婚礼。(照片由顾俭提供)

顾俭(右上)一家四口在上世纪70年代末盖起的土坯房前合影。(照片由顾俭提供)

沿银川市兴庆区银横公路向东行驶10分钟,顺路标右拐,眼前突然一亮:纵横交错的马路干净整洁,两旁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房屋错落有致。一幅幅村容村貌的特色画幅,与路旁自然景物虚实相应。车行渐近,人气商气愈浓,一座美丽的小城镇越来越立体生动。

国家生态乡镇、全国第三批生态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一个个名衔在全国叫响,印证着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过去四十载的发展历程。

今年70岁的顾俭,从农村改革第一年到2013年,近40年时间里一直担任掌政镇强家庙村村支书。老支书是掌政镇从“一年旱一年涝的烂泥塘”“二三百米的窄巷巷”变身首府银川生态后花园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979年的春季,春潮带雨晚来急,顾俭赶着驴车去交粮,道路翻浆泥泞,连人带车摔倒在沟渠里。顾俭的老伴是村里的接生员,要去银川市医院培训,天蒙蒙亮就骑着自行车出门,培训完深夜时分才能到家。“那时一家三代人能住三间土坯房就很好了,冬天架起炉子,烧炕取暖,还冷得不行!”两三百米长的窄巷子就是掌政镇主街道,建设掌政中学时家长们“三锨六脚十二夯”打好土坯,学生们把土坯背到学校帮着建房。顾俭忆起往昔仍历历在目。

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去式。强家庙村7个组的村民都住进了蓝瓦红墙的二层“别墅”,“这里自来水、天然气、宽带啥都有!11月初,我家就早早烧上壁挂炉,浑身上下暖烘烘的!闲不住的老伴早晚都要去村文化广场上跳舞。”顾俭的脸上笑容灿烂。

这几天在掌政镇镇河村党群示范基地,区内外客商的货车已早早等在农户的温棚外,准备收购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西红柿。作为全国“一村一品”西红柿示范村,这里的村民们都靠种植西红柿鼓了腰包。位于掌政镇洼路村的银川花溪谷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是集“企业+农户”花卉生产新模式示范、农业休闲观光、鲜切花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于一体的辅展区。“今年我家种植的3棚康乃馨,种植收购都有公司全程指导,一年下来能有6万元的收入。”正在花棚里忙碌的徐志夫妇高兴地告诉记者。掌政镇设施菜、西红柿、花卉已经成为支撑兴庆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和往常一样,家住掌政镇劳务移民搬迁小区新创家园的李蓉和工友们在家门口的月美制衣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去年12月开始,先后有8批1095户共计4760人从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海原县、彭阳县通过劳务移民,搬到了掌政镇新创家园,这是全区“十三五”规模最大的县外劳务移民安置区。掌政镇联合银川月美制衣有限公司建立了掌政镇劳务移民实训基地。厂房建到家门口,稳定的收入让移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为当地百姓打造宜居宜业家园的同时,依托当地独特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掌政镇还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旅游之路。据掌政镇党委书记咸波介绍,掌政镇以鸣翠湖为中心,对碱湖、孔雀湖、官湖、清水湖等湖泊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扩整水域、连通水系,已经建设了15个生态湿地公园,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特色康养、水上乐园等项目。

如今,辖区的花溪谷、沙温泉、檀溪谷、五渡桥农庄以及多家特色采摘园区,已经成为银川市民周末近郊出游的首选之地。2018至2020年是掌政镇加快沿黄特色示范镇建设的重要时期,镇上计划通过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增长、民生保障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倾力打造“塞上江南、东部花园、百湖之镇”的特色小城镇。(记者 王 鼎 马 楠 文/图)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