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研制切实可行的教育装备底线配备标准

2018-11-15 16:33:42

不论是国家政策要求还是地方实践需求,研制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成为重点关注问题。而教育装备既是办学标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要解决和突破的难点。从标准研制的前提出发,课题组在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各主体的调查问卷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了教育装备相关问题,既关注现状,更注重需求。

教育装备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需要教具的数学课、需要动手操作的科学课、原本就缺专业教师的音体美课程,如果学科教学仪器设备缺乏,教师们难以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城市优质学校纷纷开始探索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创新丰富教学活动的同时,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缺乏信息化设备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实地调研中,见得最多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课堂是依然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教师拿着破旧的讲义站在讲台上。有年轻的数学教师反映由于教具的缺乏,孩子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都停留在纸上和生活中不太规则的物件上。座谈中一位校长说,体育课就是跑步和做操,音乐课成了歌曲欣赏,美术课是教师教什么学生画什么。

教育装备的管理和使用不当造成了新的浪费。实地调研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大多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校舍中都会有一间杂物室,里面会堆放各种废弃的教育装备。问及为何会废弃,一是由于教育装备存在不同批次购买的差异,早先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由于教师不会用而闲置;二是由于管理不规范或操作不当导致很贵的设备出现故障,而故障维修又不及时,一闲置也就不能用了。从投入上来看的确成为一笔很大的浪费。

基于现状和需求,分析如何为乡村小规模配好教育装备,确实是一个难点问题。面对学生数为100以下且年级、教学班数不一的这部分学校,需要从保障教育公平的角度,坚持够用实用好用的原则,研制切实可行的教育装备底线配备标准,满足学校所有年级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在满足底线标准的基础上可以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特色提供装备上的相关支持。

在为小规模学校配齐教育装备的同时,更要重视管理和使用,而提高管理和使用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有教师队伍状况决定了教育装备的应用水平,整体教师老龄化且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培训机会少和客观上的“出不去的困境”,又导致能力短板得不到提升。而现实情况是为这些学校配齐小学科专业教师几乎不可能,实行“走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更多的还在于已有教师的培训提升。除了远程网络研修,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送“培”上门:一方面,以小规模学校的管理片区为单位,定期送“培”上门,有效提升教师能力;另一方面,教研和电教人员在提供指导和支持时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将小规模学校的对口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对教研和电教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中加权重计算工作量。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