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血糖总是忽高忽低 棘手的脆性糖尿病缠上你

2018-11-20 09:24:41

糖友血糖总是忽高忽低,应学会自查其中原因。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唐咸:这种情况可能是得了脆性糖尿病,病程长、长期治疗失当或自身胰岛功能衰竭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对血糖调节能力很差,此类病人对药物、进食量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俗称“脆性”糖尿病。临床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友应学会自查其中原因。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杨兆军医生:这样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严。因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毁损严重,无论是胰岛素还是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都严重缺乏,低血糖风险甚高。因此,他们的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8.0~10.0mmol/L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10.0~14.0mmol/L。

胰岛素调幅也不宜过大。他们对胰岛素十分敏感,胰岛素血药浓度的微小改变,也会引起血糖的显着变化,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和叶林医生:脆性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发生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低血糖昏迷。而一次严重低血糖可抵消一生血糖维持正常带来的益处,另外,脆性糖尿病的血糖波动非常大,而临床研究也发现,频繁发生的低血糖及高血糖(血糖波动)能够加速动脉硬化,增加糖尿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所以脆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非常棘手。

鉴于脆性糖尿病的特点,提醒糖友要注意以下这几点:首先糖友的血糖控制不宜过严,空腹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3.0~14.0mmol/L即可,以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其次,胰岛素调整的幅度不宜过大,脆性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调节应十分谨慎,以防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大幅波动;尽量选用胰岛素类似物。

在实施强化治疗时,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中、长效胰岛素,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短效胰岛素,可更好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生活有规律,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多餐。运动也要定时定量,每天固定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睡眠;加强监测,糖友最好自备血糖仪,经常多点的血糖监测,尤其是夜间2~3点的血糖监测。

脆性糖尿病真的易碎,要想和普通糖尿病患者一样血糖稳定且达标是不可能的,并且可能是危险和有害的。所以患者应严格遵守生活作息的规律,谨慎调整胰岛素剂量,稳定情绪,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尽可能多地摸索血糖波动的原因及规律,对血糖的控制目标不苛求,并与主治医生多沟通,寻求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