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我看家乡新变化

2018-11-29 10:50:50

我的家乡常太镇洋边村,素有“枇杷之乡”之美誉。它位于群山环绕之中,周围奇峰林立,树木葱郁。山上的枇杷树郁郁葱葱,常绿阔叶林、柏树林巍峨挺立,像一排排士兵挺拔着身姿站立着,忠诚地守卫着宁静的乡村。山下花香四溢,一片片油菜花海点缀着这美丽的春天。蜜蜂嗡嗡嗡地飞舞着。它们不停地辛勤工作,像极了家乡纯朴勤劳的人们,为了幸福生活辛苦地忙碌着。家乡的东圳水库碧波荡漾、美不胜收,具有灌溉、防洪、发电、养殖、游览等作用,是家乡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是家乡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 八十年代的家乡贫穷落后,人们住的是几户合墙盖的土坯房——“集体厝”。当时没有公路,人们出行都是穿行在田间或山间的小路,去趟县城要跨过几座大山或搭小船趟过东圳水库。当时电力设施还没架设到农村,家家户户点的是煤油灯,光线特别暗。那时也没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用品。家乡人民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都是吃完饭早早就休息了。小时候老一辈人都吃不饱,要想吃饱饭就得去“抢”饭吃,小孩子穿的是打补丁的旧衣裤。过年每个孩子最开心的事就是穿新衣、吃肉、领压岁钱。 八十年代,经济落后、文化闭塞、思想落后是当时的主要特征。 21世纪,习主席提出“新时代,中国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从新农村建设实施以后,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楼房拨地而起,家家都修建起三层高的别墅楼房。机砖房替代了土坯房,铝合金门窗替换了木门窗,既美观又牢固。一条环绕群山之中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家乡门口。每家每户都购置了汽车,出行有汽车代步,去趟县城二三十分钟就到了。电力也修到了农村,电灯替代了煤油灯,家电用品应有尽有。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村里也修起了篮球场、文化广场,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一到晚上,阿姨们自发组织的锣鼓队就开始隆重登场,大妈们的广场舞也毫不示弱。欢快的音乐声在山林里回荡。音乐让家乡人民忘记了疲累,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现在的我们生活无忧、不愁吃穿,比起父母的年代真的幸福多了。 “讴歌四十年、走进新时代”,我们00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出一份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为了广大农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着。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