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一位耄耋老人的熊猫情怀

2018-11-30 11:15:00

 本报记者 魏建军 黄璐

“当时听好多人说秦岭里有大熊猫,不过没有在报纸上刊发过。1983年5月底,我和两位同事一起去了佛坪县,非常幸运地拍到了一只大熊猫,这也是我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到野生大熊猫。”今年84岁“耄耋老人”邰宗武记忆犹新的说。

邰宗武是原《陕西日报》摄影记者,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曾先后拍摄许多珍贵的照片,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并用相机记录了陕西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然后,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去秦岭拍摄大熊猫。

提起当年拍摄大熊猫的过程,邰宗武拿出一本发黄的剪贴本,翻到1983年5月底的一张大熊猫照片,慢慢讲起来了当年发生的故事。

“为了寻找大熊猫的踪迹,向导带着我们一行三人步行10多个小时到海拔1600米的观察站。这里山高林密,气候宜人,是大熊猫的理想栖居之地,大约2.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可是由于气候转暖,低处竹笋变老,熊猫因取食需要,大都迁徙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真正要见到它很难。”邰宗武说。

当天他们进入大熊猫栖居地忙活了一天也没有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吃饭时,一个小孩子跑来报告发现了‘花猫’。当地人把大熊猫都叫‘花猫’。”老人解释到。于是他们立刻放下碗筷,出去去找,结果追了一上午,也没见到大熊猫的踪影。

随后连续两天他们都在搜索,直到第四天中午,又有人来报信,说大熊猫又回来了。他们急忙穿上雨衣,带上相机直奔目的地。“尽管我们浑身淋湿,但心里特别高兴,因为终于见到了野生的大熊猫。”老人指着剪贴本上一张大熊猫的照片笑着说,“当时,只见它临坡而坐,前左肢扶着竹竿,右肢握着竹笋,尽情地吃着。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真让人喜爱。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从多个角度不停地按动快门……那一天,大家伙实在是太激动了。”

“大熊猫是很温顺的一个动物,冬天冷了以后,它就下山到村里,窝在村民房屋周围取暖,村民早上起来,有时就给喂一点稀饭,这样一来二往它和村民相处的跟亲戚一样。”邰宗武说。“考察组的同志当时说,这只大熊猫长期生活在沙沟口附近,由于距离村落近,天敌少,性情很温顺,不伤人。我们采了些竹笋,称好份量,给它不停地喂,它就不停地吃,好象多日没吃饱似的,一直馋劲不减,一气吃了两个多小时,肚子吃得圆鼓鼓的,还伸手向人要着吃。”

一张大熊猫吃糖的照片更是勾起了老人的回忆:考察组的同志知道大熊猫爱吃糖,出门总带着几块水果糖在身边。他们拿出糖给它吃,大熊猫吃得又香又甜,情绪也活跃起来了。吃完后,伸着黑爪子还要。为了逗乐,他们把一块牛奶糖递给它。开始,它香甜地吃着,不一会儿,奶糖粘住了牙,它就急得不得了,两只爪子不停地抓耳挠腮,十分有趣。过一会儿,他们又喂一根竹笋给它,让竹笋的汁液将奶糖溶解,帮大熊猫解了围。

老人讲到这里时,哈哈大笑起来,他接着说,那天下午4点多钟,大熊猫吃饱后,身子朝后一仰,席地而眠,后爪登着竹楂,头枕着前肢,旁若无人,呼呼入睡。尽管他们不停地摇、逗,它还是一动不动。考察组的同志说,熊猫要是睡着了,人休想弄醒它,它睡不够是不会起来的……一个多小时后,大熊猫醒来了,一睁眼就伸出黑爪子要吃的。

随后,他和两位同事回到西安,就将拍摄的珍贵照片在《陕西日报》整版刊发,引起了国内一股熊猫考察热。他的这组新闻照片还在新华社发了25张通稿,被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和国外20多家报刊采用,一时引起世界关注。邰宗武说:“在保护区的六天,我拍了许多张照片,其中野外跟踪和喂食大熊猫的照片,永久地给我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9ef931f16494b17075d0bab9c314e001_img_22_67_231_308

考察组人员拿竹子逗大熊猫

9ef931f16494b17075d0bab9c314e001_img_212_831_169_225

1983年陕西日报“熊猫之乡”就是邰宗武老人当年所拍摄

9ef931f16494b17075d0bab9c314e001_img_5_836_309_232

老人当年拍摄的第一张大熊猫照片

9ef931f16494b17075d0bab9c314e001_img_234_154_399_532

“耄耋老人”邰宗武

9ef931f16494b17075d0bab9c314e001_img_357_841_286_214

考察组人员给大熊猫喂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