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陕西:学前教育发展绘就五彩童年

2019-01-04 15:01:5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陕西篇

近日,大兆街道中心幼儿园被评为陕西省西安市首个农村省级示范园的消息传遍了长安区城乡。2014年3月开园、2015年晋升市一级幼儿园、2018年创建省级示范园,这所幼儿园的成长“履历”,是近年来陕西省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缩影。

陕西是欠发达西部省份,107个县区中56个是国贫县,学前教育基础弱、底子薄。2011年以来,随着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全省形成了覆盖城乡、公民共济、惠普为主、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数据见证变化:2016年陕西省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64.08亿元,占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6.97%,比2011年增长了219.44%。从2011年秋季起,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前一年免除保教费政策,建立了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制度和家庭贫困生补助政策。目前,34个县区实施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截至2017年,全省共有幼儿园7810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5114所,占比65.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93.5万人,占比64.4%,“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把公办园建在群众的家门口

自从村上建起了幼儿园,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统将村村民丁艳梅就开始了幸福生活:再也不用折腾到60多公里外的县城租房陪孩子上学了,家门口上学方便还不交学费,一点儿也不耽误农活。

统将村幼儿园由村小改建而成,投资700多万元、按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建设,教室面积均超过110平方米,洗漱室、休息室、衣帽室、活动室齐备,钢琴、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施一应俱全。20名幼儿教师平均年龄30岁左右,95%是大专以上学历。

像这样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近年来洛川县建了24所,建设、配置、师资、课程要求和县城公办园同一标准,全县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1年的48.3%提高到2017年的97.6%。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延安市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城乡适龄幼儿入园率持续升高。截至2017年底,延安市有公办幼儿园286所,比2010年增加222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3%。全市在园幼儿12.6万多名,比2010年翻了一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比2010年提高26%。

哪里有需求,就往哪里建。全省各地纷纷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持续改善办园条件,科学配置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努力让群众就近享受到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

6年间,宝鸡市先后投入近7亿元加快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并采取“大干大支持、快干早支持”原则,对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县区,每超额一所追加奖励20万元。咸阳市对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补助30万元,改扩建一所补助15万元。2011年到2017年,西安市长安区筹措3亿多元用于两期共124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实现了全区21个街道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如今,151所幼儿园分布在城乡各个区域,距离村组和居民点最远不超过3公里,真正把幼儿园建在了群众家门口。

抓普惠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

“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群众。陕西省将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作为破题关键,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努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榆阳区小博士幼儿园是一所民办普惠园,按照2018年榆林市出台的普惠园政策,作为市级一类园,每学期2850元保教费家长只需交1900元,剩余950元由市区财政补助。

“除保教费补助外,政府还按在园人数20%的比例发放贫困家庭幼儿生活补助费。”该幼儿园园长赵宏伟说,3年来,市区财政先后下拨7万元教玩具补助款,并按一学期大班每人120元、中小班每人100元标准补助办公经费,极大改善了办园条件,促进了教学、管理水平提升。

按照“公办抓数量、民办抓普惠”的思路,2018年榆林市对全市民办幼儿园实施分类认定、限价收费、差异奖补,规范幼儿园发展。全市642所民办园有593所选择了非营利性。榆林市根据幼儿园等级评定,扣除财政补助部分,对省级示范和市级一类的民办幼儿园进行限价,由原来平均每月1800元收费标准,核定省示范民办园最高收费每月1180元,市级一类民办园为每月990元。各县区也相应对二类以下幼儿园进行了收费限价,全市民办园平均收费控制在每月500元。

“我更看重政府在师资队伍建设、园长培训等方面的倾斜,民办普惠园教师有了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教师队伍稳定性明显增强。”西安市未央区家润骏景幼儿园园长高静说,该区利用优势资源,开展“名校+工程”“名师面对面”“童乐知乎大讲堂”“名师骨干联动”等,精准帮带,全力推动普惠性民办园抓管理、提师资、强质量。

西安市现有69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各区县因地制宜,在师资队伍培训、骨干体系建设帮扶、专家送教、大学区支教等方面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倾斜,构建多层次、系统化、全覆盖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府谷县所有民办幼儿园保教费由政府财政补贴,除伙食费外不再收任何费用,普惠园占比达100%。

据统计,目前陕西省普惠性幼儿园511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5.5%。根据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省将聚焦“公益普惠”,到2020年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01%。

创“名园”让更多孩子“上好园”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陈仓区千渭星城幼儿园,2009年开园后,由于缺乏经验,保教质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受益于“名园孵化”行动,短短两三年间,该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幼儿园共同发展的优质园。

“名园孵化”是2014年宝鸡市实施的“优质教育普及行动”内容之一。全市遴选1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与39所薄弱幼儿园结对子,通过孵化带动、结对帮扶、教师交流等形式,提升薄弱园综合实力,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2016年,“优质教育普及行动”扩大为宝鸡市城乡教育联盟,按照“全市覆盖、点面结合、整县推动、重点帮扶”模式,组建县区联盟、园际联盟,基本实现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全市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位于秦巴山区的商洛市,所辖7个县区均为国贫县,其中5个是国家深度贫困县。2011—2017年,全市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等形式,多渠道投入7.299亿元用于公办园建设。全市公办园数量较2010年增加219所,增幅263.8%;为公办幼儿园补充教师1088名,有482名园长参加省级培训,6200名幼儿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涌现出120名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西安市长安区按照“不雪中送炭,要锦上添花”思路,补强去差,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2011年至今,全区取缔无证幼儿园43所,整改审批52所;2011年以来,发放等级提升、考核评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奖补资金3679万元,带动民办幼儿园投资1.96亿元提升办园水平,市三级以上幼儿园从12所增加到137所,涌现出一批知名示范园。

据统计,2010年以来,陕西省通过公开招录、教师转岗以及临聘等多种途径,新增幼儿园教职工8.8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17万人。通过省、市、县、园四级组织开展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大篷车”和支教等活动,省级培训幼儿教师6.9万余人次,培养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和名师592名,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科研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发生明显改变。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五彩七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培育建设幼儿园文化、课程体系、智慧幼儿园等600个省级学前教育实验基地,大幅提升全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水平,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马万青说。

坚持公益普惠性原则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王建利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关乎起根发苗的重大事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陕西省始终坚持把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围绕“普及、普惠”这一主线,先后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聚焦“扩普惠、建机制、强师资、提质量”四个关键,奋力推动全省学前教育发展,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建奖同步”扩普惠。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陕西省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一手抓公办园建设,一手抓普惠性民办园的认定奖补。2011年以来,每年省级重点支持新建、改扩建150所公办幼儿园,全省公办园总数由原来的711所增长为3817所,实现了公办园增长437%,普惠园总数增长619%的大跨越。

“四项机制”保发展。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省级统筹指导、市级规划协调、县级为主管理、乡镇(街道)协助实施、社区参与监督”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出台《陕西省学前教育条例》,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二是理顺办园体制。出台《陕西省支持企办幼儿园发展指导意见》,解决企办园“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三是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幼儿园大班每生每年1300元,中班、小班每生每年400元。四是强化考核推进机制。建立“一个指标,两项考核”机制,将“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指标”列入对各市年度目标任务和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

“配培并重”强师资。2012年出台《陕西省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录、小学富余教师转岗以及幼儿园临聘等途径,积极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同时,开展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构建省、市、县、园四级培训网络,组织开展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大篷车”和支教等活动。

“提升计划”促质量。启动实施“五彩七星”《陕西省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培育建设600个省级学前教育实验基地,以点带面推动教师专业化、课程游戏化、保教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资源信息化、家园共育一体化、质量监测常态化等7个目标。同时,不断加大结对帮扶工作力度,开展两轮结对帮扶工作,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园”的需求。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04日第1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