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冬春控血压 做足四点才合格

2019-01-07 09:17:14

据估算,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有2.7亿人之多,相当于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心血管专家指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血压患者”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冬春季节要“既病防变”,气候应对、作息调整、饮食安排、吃药控制四方面都要注意。18岁以上人士,每年至少有一次测量血压,在排除休息不好的情况下,如心悸,耳鸣,头晕、睡眠差的情况时有发生,也要提防是否高血压在“作祟”,及时发现及时调控。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黄琳教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金小洣

1 气候应对 防寒保暖

冬至过后,即使是在广东,也进入了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南方冬天气候特征还再加上“阴晴不定”“时冷时暖”。比如刚刚过去的冬至,午时气温高达28℃,简直温暖如夏至;元旦节前及期间却又气温骤降十几摄氏度,冷到人发抖。

其实在广东地区的冬天及其后转春时节,作为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发生。

温度降低会使血管收缩,所以血压在冬天会比平时要升高,正常健康人血压升高并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尤其是老年人,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如果身体维持“稳态”机能的衰退,心脏血管更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寒从口鼻入,建议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可以推迟外出时间,并佩戴帽子、口罩出门,抵御寒邪,加强保暖。

2 作息调整 早睡晚起

日常作息上,黄琳教授非常赞同《黄帝内经》所言的“冬三月,此为闭藏……冬气之应,养生之道”。

入冬至春临前的3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保持情志平和、稳定;还要远离严寒,保持身体的温暖,不要让身体大量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就是顺应冬令气候、养护人体的法则。

此外,还要保证充足且质量较好的睡眠,放松心情,劳逸结合,将有益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以及血压的平稳。

3 吃药控制:不可擅停

“医生,家里人给我买了‘xx参粉’吃,我觉得吃了没有什么不舒服,想把降血压的药停了,可不可以?”门诊患者冯阿姨向黄琳教授咨询。

黄琳教授碰到类似冯阿姨这样的患者咨询很多。市面上保健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患者很难鉴别真伪优劣;另一方面降血压药物也不是用保健品能够替代得了。

黄琳教授特别强调,吃药控制高血压病情,患者既不可随便停药,也不可盲目加药;不能“别人吃了这个降压药有效,我也跟着吃吃”,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不能这阵子量着血压不高,就把药给停了。

血压高是一个外在表现,看不见的还有内在靶器官的变化和损伤。血压的调控是一个个体化的长期过程,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完成。

黄琳教授也建议,高血压患者可尝试中医个体化治疗。中医师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体征、临床症状,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气虚血瘀型、痰湿内阻型、肝肾亏虚型等,再根据证型开方,选用不同的中药,具有降低血压、缓解症状、调整情绪睡眠等作用。

4 饮食安排 多补钾钙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说到饮食就担心,其实不必过分拘束,冬天养膘御寒,也是高血压患者的适当进补时机,只是务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

比如食用牛肉、鱼肉等优质蛋白食物,食用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少食动物脂肪、内脏等;

再如荤素搭配,适量摄入富含钾和钙的蔬菜,比如蘑菇、黄豆、海带以及牛奶,虾皮等;

特别要提醒的是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酒精会影响血压波动,所以要少喝,尽量不喝。

黄琳教授指出,通过食疗调整身体,此时可在饮食中加上某些中药,起到补气血、益肝肾、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血压的稳定、睡眠的调整有帮助。

几款有效食疗方

1.益气茶:黄芪10克、丹参5克,取水200ml,文火煮30分钟后,即可代茶饮用。每周2次,适用于疲劳乏力,手脚发凉的高血压患者。

2.降压汤:夏枯草10克、决明子5克,瘦肉50克,取水200ml煲30分钟,吃肉喝汤,每周2次,适用于血压不稳定,有头痛、头胀、口苦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3.助睡汤:百合20克、茯神30克、瘦肉50克,取水200ml煲60分钟,吃肉喝汤。每周2~3次,适用于睡眠差,焦虑烦躁的高血压患者。

4.消滞汤:山楂10克、荷叶5克、瘦肉50克,取水200ml煲60分钟,吃肉喝汤。每周2~3次,适用于血脂高,肥胖的高血压患者。

5.补肾汤:益智仁10克、芡实20克、白果5~10个,瘦肉50克,生姜2片、红枣5个,取水200ml煲60分钟,吃肉喝汤。每周2次,适用于腰酸、夜尿多的高血压患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