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黄南州把扶持和促进藏蒙医药产业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持续加大基础设施、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藏蒙医药产业服务质量。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藏蒙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对民族医院的投资力度,积极改善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17亿元,先后完成泽库县药浴住院综合楼项目和藏药制剂室建设、河南县蒙藏医药住院楼建设、尖扎县藏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启动实施州藏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面积达20774㎡,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液压手术床、骨科牵引车、中药熏蒸床、呼吸机、麻醉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及信息化设备366台(件),进一步改善了藏蒙医院服务条件。
强化研发力度,推进藏蒙医药产业化发展
不断加大药物炮制的研发力度,形成了系统性和科学性兼具的民族药学体系,推动了藏蒙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州藏医院研制的“珍珠七十味”、河南县蒙藏医院研制的新药“消梅王”等藏蒙医新药在治疗肝病、尿路感染等方面的显著疗效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外治科诊疗项目已增加到20多种。河南县蒙藏医院“凯占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藏医临床路径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国家临床路径目录,新增注册制剂20个品种,取得制字批号的品种达198种。
河南县蒙藏医院研究所设立5个中藏药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万亩,主要分布有冬虫夏草、掌参、当归等药用植物390余种,先后研制出“仁青”系列药品30余种,收集民间偏方、制剂,研制出对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疑难杂症等病具有独特疗效的150余种蒙藏医药新品,藏蒙药已成为全州健康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目前,全州各藏蒙医院研发的自主加工藏药制剂824种,获得省级制剂批准文号527种。州藏医院建立的藏药标本室和图书室,收集了动、植、矿标本400余种和藏医药书籍千余册,对藏医药研究、整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升藏蒙医药服务能力
建成心血管专病专科、肝胆专病专科、风湿和类风湿等一批藏蒙医专病专科,以藏药浴、“药蒸”、放血、针灸、拔罐等特色疗法为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消化疾病、妇科疾病患者解除病痛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展藏蒙医药进牧区、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工作,实施《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等6个藏医行业技术标准,促进了藏医药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依托州藏医院、河南县蒙藏医院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经验继承人,积极开展藏蒙药才实地采集、辨认、药材炮制等知识教学,为全州培养了大批藏蒙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药传承人才。
以州、县藏蒙医院为龙头积极向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推广培训藏(蒙)医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配备中藏医人员,通过中藏医适宜技术培训、中藏医药技术对口帮扶、技术指导等形式,强化对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药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以中藏药服务为重点,配备了适宜的中藏医药诊疗设备、中藏药品,为辖区农牧民群众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形成了以县藏蒙医院为基地、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乡、村中藏医药三级服务体系。
近三年,全州藏蒙医院累积诊疗患者突破38万人次,占医疗机构诊疗总数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