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民办学前教育的“引进来、走出去”

2019-02-26 15:06:22

6406.jpg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刘秀华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充分彰显出一个文明古国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

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第十天,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到专委会的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中,让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民办幼教群体落地生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几天前,学前专委会作为主办方之一,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了“第三届中加教育高峰论坛”,并主办了学前教育分议题,中国学前教育的优秀代表还获得了大会颁发的教育影响力奖和教育慈善奖,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幼教人的风采。据不完全统计,专委会的副理事长单位怡海集团、小金星、高娃钢琴以及合作伙伴深圳海龙、孔裔集团、河南枫叶小熊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塞尔维亚办学,正在积极探索民办园海外发展的新途径。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见证着中国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风向。曾经西学东渐下的中国留学生,为救亡图存求知他乡;如今,新时代的中国民办学前教育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其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但民办学前人从来就是勇立潮头,不畏艰难。

以下我就民办幼儿园“引进来、走出去”的现状和遇到的困难,谈几点粗略看法和建议:

首先,“引进来”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而是先进经验的本土化。我国学前教育这些年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比如引进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等课程体系和教材等。在这个过程中,拿来主义居多,也出现了忽视中国国情、水土不服的情况。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引进来”的关键,是将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对于不能简单复制的经验和模式进行二次研发,结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在实践的基础上,整理出一套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方案,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其次,“走出去”是民办园的长期目标,第一步怎么走是关键。当前中国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多颇具规模的民办园所都开办了直营园和连锁园,从一所园到几十所园,甚至上百所园;从县里走进市里,走出本省,走出区域,走向全国,有一部分先行者已经走向世界。但与“引进来”相比,中国民办学前教育乃至中国学前教育“走出去”都还处于初级和探索阶段,有很多园长反映“走出国门难,不知道去哪里、干什么,缺乏有效的境外信息和媒介”。“走出去”都有哪些路径?我认为比较适合民办幼儿园的有效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海外并购。这是在短时间内进入目标国家和地区的首选方式。根据园所自身发展战略,持续关注有出售意向及合资意向的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信息,有备而来。《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亚太区海外并购的占比大概是40%左右,是亚太区海外并购的引领者。虽然受诸多因素影响,今年这个比例大幅下降,但是有实力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国际化发展仍是大势所趋。

二是园园合作。通过和国外具有相同研究课题和发展目标的优秀幼儿园缔结姊妹关系,采用合办新园的方式,进而开展资源融合、技术教研、教师互培、课程与教材开发等一系列教育合作,逐步完成课程体系的本土化。

三是院园合作,分为国内院园合作和国外院园合作。中国高校“走出去”办学作为教育走出去的先行者,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鉴。园所可以依托中国高校在海外分校的影响力以及高校援助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项目,进行合作办园。同国外的院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其本土化的优势,结合中国特色课程体系,能达到中西合璧、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通过院园合作,可以进一步开展人才输送、技术教研、教师互培、课程与教材(案例)开发等一系列资源融合和创新,为园所可持续发展助力。

四是园企合作。通过与国内“走出去”较为成功的企业,特别是已经在海外扎下根的企业,借助先行优势和影响力,开展合作办园;或者在中国“走出去”企业聚集较多的地区“借船上岸”,先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员工子女开展幼教服务,完成“走出去”和教育输出的第一步。

五是品牌输出。通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吸引国外当地的企业或具备地方资源和影响力的举办者开展合作,进行合作办园,或品牌、课程、师资等软服务的输出。

以上走出去的几种路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需要注意尊重所在国情和文化,进行课程的本土化二次研发和师资培训;这既能保证教育始终优质适宜,也避免了“水土不服”,为进一步完善自身课程体系和增加新元素,为在不同国家的教育输出服务,积累了素材和经验。

学前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历史机遇,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构想,“一带一路”倡议为21世纪国际合作创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已成为我国对外展示大国气象的“新名片”,而这也为我国学前教育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5个,民族特色鲜明,与中国文化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渐增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中文和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的关注,逐渐成为他们培养下一代的优先学习目标。此外,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目前有6000多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居住着4000多万,他们在当地拥有巨大的人才资源、资本优势和商业网络,这是“走出去”的巨大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为“走出去”布设了规模巨大的研究机构。2012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的建设,首批42家,2017年又新增备案基地400多家。基本做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覆盖。这些基地可以提供各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法律等相关信息,为我们“走出去”提供咨询、指导和助力。

作为中国民办幼儿园“走出去”的代表,应勇担大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民心相通,文化交流”的践行者。可以考虑从南亚、东南亚等传统优势地区开始,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突破欧美国家,以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的影响力为桥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建立海外实验幼儿园和海外汉语推广华文启蒙教育研究基地等机构,在当地园所开设中文语言、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武术、绘画、民间手工艺等特色文化课程,传播中华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

教育是打开“民心相通”的金钥匙。通过办园,提供幼教服务,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地新生代华人对祖籍国的了解和文化认同,增进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具有重要的意义。6000万的华侨华人,如果每个孩子能够影响一到两个家庭,其宣传效果将会是巨大的。在此基础上,中国民办幼儿园应该走出华人圈子,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努力做好幼教服务,回报当地社会,由步伐“走出去”转变为心“走进去”,让幼儿园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的窗口,进而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作贡献。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积极汲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和学前教育的精华,坚持以我为主、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的原则,广泛借鉴世界一切有益成果,用以滋养和壮大我们自己的学前教育体系。

11月5日上海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快教育、文化领域的开放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