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高校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9-04-08 11:18:54

2018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揭晓结果,并向公众展出获奖作品。新华社发

学生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设计展上展示可进行虚拟演奏的“空气鼓”。新华社发

【知行论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高校思考、谋划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须臾不可动摇的正确政治方向。高校只有抓住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动办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精心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培育新时代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

1.用“四个自信”强基,树牢“四位一体”育人理念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时,也要用“四个自信”强基。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所在。上海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塑造,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并把价值引领作为育人的灵魂和主线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场域和各个环节。

每年新生入学,学校党委书记讲授入学第一课,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各院系的党政主要领导也认真讲授好本院的“开学第一课”,从扣好学生入学后的第一粒扣子抓起。每年的毕业季,党委书记、校长和学院主要领导还要为毕业生上好“最后一课”。学校在广大教师、院系、职能部门中强化人才培养引导、助力学生成才发展,力求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培养未来学术大师、治国英才、业界领袖、文化精英的鲜明导向。广大师生成就栋梁之材的意识更加强烈,行动更加自觉;毕业生“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价值导向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与祖国同向同行,不断追梦圆梦。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充分发挥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效应。上海交通大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下足了功夫,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努力打造良好育人环境。2011年,钱学森图书馆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建成开馆,成为我国第一座建在高校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在上海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被推选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会长单位。2014年,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落成,成为倡导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完美结合的重要课堂。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连续五届荣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奖两项;学生交响乐团蝉联五届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一等奖,话剧《钱学森》荣获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的其他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围绕这个核心点聚焦发力,努力把组织、人才、学科、科研、资源和条件等办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促进“教育增值”。学校紧紧围绕党中央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开展了以“立德树人,学在交大”为主题的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推进人才培养十大举措的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学校高质量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人才培养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教师和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进一步加强,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教师既要当好业务精湛、本领过硬的“高人”,更要当好潜心教书、善于育人的“高手”。从2017年开始,学校设立了“教书育人奖”,奖项分量高、含金量重。在每年的教师节,对潜心教学的一线教师、甘当人梯的研究生导师、敬业奉献的思政教师、悉心指导学生科创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用心呵护学生成长的班主任等优秀育人群体,都要进行隆重表彰。“教书育人奖”“科研成果奖”“管理服务奖”共同构成了学校的三大奖励体系,推动在全校形成了教书育人、创新攻关、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出台了《教师考核评价指导意见》《教职工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在广大教师中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推上新台阶,高层次人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更突出位置,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素来就有“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也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近年来,学校把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打造了“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培育平台,建设“学生创新中心”,推出创新能力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上海交通大学五次问鼎“挑战杯”,创赛事历史上首个“四连冠”;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世界总决赛中六次夺金;学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3.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全球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培养一大批有全球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创新人才,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光荣使命,学校在“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国际化已成为学校的重要办学优势。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教育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上海交通大学非常支持和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机制,鼓励支持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引导鼓励学生和各国青年互学互鉴、增进友谊。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挂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单位。目前,学校已与150余所著名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每个学院都有高水平的国际合作。近50%的学子在本科期间就有海外游学经历,研究生赴海外接受联合培养、出席国际会议或参加合作研究已经成为常态。

学校先后布局成立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城市治理研究院、质量发展研究院、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保加利亚中心等一批新型高端智库和校级交叉开放平台,在政策制定、公共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为解决海洋、环境、城市治理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正式成为国际海底管理局观察员,实现了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观察员席位“零”的突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培育一流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振兴于祖国富强之日。未来将继续围绕“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努力为民族复兴、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培育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作者:姜斯宪,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