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榆阳做好“三农”工作大文章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2019-04-12 10:47:23

本报通讯员 张利平 王丹丹

去年以来,榆阳区统筹施策,强农富农,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粮食生产喜获十五连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大会上交流,脱贫攻坚全市领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稻香上盐湾

稻香上盐湾

“粮薯菜羊猪杏”六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富硒作物、中药材、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兴起,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有力推进。培育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多个,投入科技三项经费7160万元,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18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大力推广实用农机具,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8.5%,建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2平方公里,完成道路桥梁、电网改造、安全饮水等工程200多个,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整合资金2亿元,统筹实施“三个美丽”工程,打造省市级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示范村28个,建成美丽农居示范户2500户。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明显,“一村一圈舍”“厕所革命”试点推开,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补浪河乡马铃薯收获场面

补浪河乡马铃薯收获场面

 以产改为动力 激发发展活力

“榆阳区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突出,取得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推广价值……”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在邀请榆阳区参加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议的邀请函中写道。自2017年全区率先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帷幕以来,全区上下抓点带面,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成为了全国的标杆。目前,注册成立合作社34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342个,经济合作社1个),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08300人。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建成青云、鱼河、芹河等10个乡镇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出台了《榆阳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户农户成功贷款100万元。“一户一田”加快实施。在北部草滩区11个乡镇68个行政村、282个小组实施了“一户一田”,整合面积16.3万亩,目前全区“一户一田”面积达到23.5万亩。通过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权属更加清晰,筑起了集体资产流失、被侵占的防火墙;北部草滩区实施“一户一田”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南部山区把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多元化种植奠定了基础;扩宽了社会资本、金融下乡、精英下乡的渠道;贫困群体与集体经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为脱贫攻坚找到了更有效办法。可以说,改革既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支撑,又为激活资源、激活主体、激活市场赢得了战略先机。

黄土地里的美丽农村——黄家圪崂

黄土地里的美丽农村——黄家圪崂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榆阳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其中玉米50万亩、马铃薯30万亩、小杂粮15万亩、蔬菜7万亩,建成各类试验示范点10多个,推广玉米良种2万亩、马铃薯“一亩田”工程1.3万亩、小杂粮2.5万亩。设施蔬菜取得了新突破。该区采取设施蔬菜与露地蔬菜并举发展措施,建设“四线一中心”,即南部以鱼河为中心的温室果类蔬菜和娄底红薯示范线,北部以牛家梁为中心的设施蔬菜和娄底辣椒示范线,西部以芹河、红石桥为主的设施芝麻香瓜、草莓及娄底萝卜示范线,东部以青云为主的温室甜瓜及娄底蔬菜示范线,城郊以叶类蔬菜为主的示范中心。争取各级设施蔬菜资金3700余万元,规模空前、力度空前,新建设施蔬菜1900亩和果树标准化基地4000亩。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2019年,计划新建设施蔬菜5000亩,重点打造巴拉素万亩沙地西瓜示范基地1个和岔河则辣椒、鱼河红薯、芹河黄花菜等3个千亩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抓住全省苹果“北扩战略”机遇,在东南部山区重点发展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果树产业,适度发展桃、梨等时令性水果,长城沿线乡镇重点发展葡萄产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以实施“三个万亩”工程为抓手,推行订单生产,示范推广富硒功能农业、特色种植、中药材各1万亩,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美丽朱寨王丹丹摄

美丽朱寨王丹丹摄

一二三产融合 促进农业增效

榆阳区作为全国的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区),承担着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近年来,榆阳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打造优势产业。整合涉农资金5亿多元,实施了农林水牧、水电路讯、文化旅游、小城镇建设、产业融合示范村创建等13项重点项目,大力发展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在中心城区、交通干线周边乡镇,重点布局都市农业和精品设施农业,延伸发展集种植养殖、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在北部草滩区改造提升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产业,鼓励发展优质饲草、青贮玉米等产业,同步发展大型机械作业、高效技术集成配套等新技术;南部山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重点布局精品杂粮、特色林果、适生药材等特色产业。做长了产业链,做大了价值链,实现了农旅结合、农商一体、农工互补。2019年2月,榆阳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园,成为陕西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之一。

鱼河镇蔬果大棚

鱼河镇蔬果大棚

如今的榆阳,特色种养产业的发展呈蓬勃之势,粮、薯、菜等主导产业和林下养鸡、稻田养蟹等特色养殖业迅速发展。富硒水稻是鱼河镇的招牌,4.5万亩的马铃薯每逢花期在马合镇每年能吸引上万游客来观赏,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更是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三产融合的“组合拳”为榆阳闯出了品牌、更让当地的农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获得感不断增强。

抓好产业扶贫 加快品牌创建

2018年,榆阳区始终精准落实产业项目,把产业实施项目侧重于村集体经济,重点向贫困村和改革村倾斜,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与改革村和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此外还大力推广政策驱动、龙头引领、帮带挂靠、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经营等10多种可参考、复制、粘贴的产业脱贫模式,积极创新扶贫模式。

榆阳区金鸡滩镇土地流转后的高标准农田

榆阳区金鸡滩镇土地流转后的高标准农田

该区还以全省“三年百市”营销活动开展为契机,打响“榆阳品牌”。加快培育冠名榆阳的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榆阳马铃薯。同时,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认证有机农产品5个和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10个。先后选择了一批优势特色资源招商项目,在各种展销会、推介会或农高会上,设立特色名优产品专场推介会,扩大本区名优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榆阳区名优特新农产品专家推荐委员会作用,为榆阳农产品代言,提高榆阳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家园

2018年,该区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落实农村清扫人员经费,配齐农村环卫设施设备,建立区乡村三级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受到广大群众一致认可。

去年该区制定出台了《榆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完成了126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和3个乡镇的集镇规划编制工作,全区镇村规划实现“双覆盖”。重点镇建设成效显著。11个集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2.1亿元,创历史新高。示范村创建成绩斐然。33个示范村年度实施以奖代补项目182个,兑付财政奖补资金2500万元;石井、罗硷、柳树滩3个市级示范村升格列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镇村环境更加整洁。启动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清理了一批陈年垃圾,拆除了一批危旧废弃房屋,人居环境整治深入人心、成效喜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编制完成了《全区镇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鱼河污水处理站和牛家梁污水输出管网工程顺利实施,芹河、赵庄、贾家沟等7座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榆阳区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2019年,该区将以提升改革质量为重点,把“可流转交易、可抵押融资、可收益分红”作为基本标尺,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启动实施优质饲草、大漠蔬菜、优质果树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三年行动,既抓大区域、大板块的连片推广,也尊重市场规律和农民选择,鼓励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好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与现代农业产业园、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形成利益联合体的市场链,探索建设以区级现代农业投资公司为主体,与乡镇分公司或合作联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三级形成的服务链,加大新型农经主体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用,探索成立区、乡两级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着力构建榆阳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巡视整改,落实“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责任,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衔接起来,创新体制,防范返贫,抓出具有榆阳特色的扶贫之路。坚持抓责任落实、抓示范建设、抓难点攻坚、抓整改落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强化农业生产基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好重点生态工程,统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各方力量,扛起主体责任,抓好“十乡十村十件事”示范创建,整合涉农资金,强化财力保障,突出重点抓考核,用好“三项机制”指挥棒,在榆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开创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崭新业绩。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