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脱贫攻坚|渭南澄城:"非遗+扶贫" 开拓脱贫攻坚“新路径”

2019-04-25 10:55:00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对陕西23个拟退出贫困县进行了公示,渭南市澄城县便是拟退出贫困县之一。

地处渭北旱塬东部的澄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同时,澄城县也是非遗大县,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的数量和种类众多。如何将非遗与扶贫工作相结合,让无形资产转变为生产力,是澄城县不断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重要命题。

d9e371d40a901a1efd4605a264580eeb.jpeg

澄城县文化馆非遗陈列厅展示的面花作品 摄影 冯妍

一直以来,澄城县将脱贫攻坚工作置于首位,在综合施策中,让文化先行,充分利用当地富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积极推进“非遗+扶贫”,不仅让当地非遗技艺得以传承,而且也成为推动澄城县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4f329f971eca92c1e40f66189cb6c61.jpeg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提高班现场 供图 澄城县文化馆

澄城县文化馆馆长王敏表示,近年来,随着澄城刺绣、面花、剪纸、土布、皮影、水盆羊肉、麦子泡、鼓吹乐等非遗项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意识不断提升、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澄城县大力发展刺绣、面花、剪纸等各类非遗实体产业、合作社、专业作坊、传习基地,并将具有技术的贫困群众优先纳入非遗传承人培训范畴,并设置了非遗作品收购网点,吸引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进入非遗企业就业。通过“政府主动搭台、非遗企业开拓创新、传承人自主创业、贫困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解决贫困群众的创业技能问题,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在非遗助力脱贫工作中,澄城县紧抓产业发展,通过政企联动、典型带动,积极开展“非遗+产业”工作,让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取得了双赢。

澄城刺绣历史悠久、图饰题材广泛、施针用线讲究,是积淀了数千年黄河文化的浓缩与再现,如今,刺绣已是澄城县的重要产业。澄城县当地设有多家刺绣专业合作社,不仅推动了当地刺绣技艺的传承创新,还在带动就业、扶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澄城县刺绣实体产业龙头企业的澄城秦之韵刺绣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接单无数,年产总值可达6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32人,其中贫困人口就有19人。

同时,澄城刺绣还主动“走出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陕西匠心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春莉说:“我们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目前共4家店面,都设在西安。从2016年起,我们就将接到的订单派给澄城县的绣娘来做,再将她们制作的绣品统一收回发给客户。绣娘中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来自贫困户家庭。”王春莉还表示,刚开始公司接到的订单少,量也不大,绣品比较传统,但随着订单和货量的增加,绣品还销售到了新西兰、法国等地,这就让定制化的绣品要更具创新、创意,反之,也推动了绣娘手艺的提升。

465bfec0e51276f7f73d881399f4a691.jpeg

2019年非遗助力文化精准扶贫之澄城麦子泡制作技艺培训会现场 供图 澄城县文化馆

除了推动手工艺助力脱贫,澄城县还发动非遗美食传承人为贫困户进行技艺培训等方式助力扶贫工作。澄城水盆羊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会斌水盆羊肉馆”创始人王会斌说:“现在西安的澄城水盆羊肉店至少有200多家,这其中有一部分从业者就是我培训过的,我有几个徒弟都开了自己的店。”王会斌表示,他将继续举办培训班为贫困户教授澄城水盆羊肉制作技艺。

 

澄城县文化馆馆长王敏接受采访 摄影 冯妍

“2017年,澄城县的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和澄城刺绣两项非遗被列入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澄城县作为陕西省评选的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示范单位之一,将在做好非遗培训与外出推介的同时,加大力度做好传统手工艺的工艺化和产业化道路,提升非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助力澄城经济增长与脱贫攻坚。”澄城县文化馆馆长王敏说道。(段晓蕊 通讯员 冯妍)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