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栖居诗意里 耕耘画境中

——富县打造田园综合体工作纪实

2019-05-17 15:42:33

42fca6b22323fa94234e86e41601cc3f_img_468_836_427_286

羌村小镇游客中心采用仿古样式美轮美奂

本报通讯员 常青 吴龙迪

既能大规模生产粮食,又能尽情观赏田园风光,“鱼与熊掌”真的可以兼得吗?四月下旬,经过富县直罗镇胡家坡田园综合体的千亩稻田,记者看到,一边是育秧完毕、整齐划一的秧苗,另一边是工人正在平整土地修建广场,田园山色美不胜收。走进这幅唯美画卷,记者最强烈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地域经济综合体,相比以往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概念更加立体,模式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打造田园综合体顺应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趋势,推动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当地农民群众“从美丽乡村走向美丽生活”。

农业+旅游激活“稻梦空间”经济链

驾车出了富县县城,顺着青兰高速走上50多公里就到了直罗镇胡家坡村。驶下村道护坡,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大片的稻田,微风轻轻拂过,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轻抚着无边的稻海,伴着阵阵蛙声,让人的心情也渐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最终归于平静。直罗镇胡家坡村民小组,古名“护驾坡”,因秦王李世民北征突厥,路过直罗,尉迟敬德驻兵于此处护驾而得名。小河子川河穿村而过,水资源丰富。辖胡家坡、桥沟、文家庙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66户1086人,有耕地1884亩,其中水稻1000亩。

“如今在胡家坡,亩产水稻可达1300斤,抛壳后为1000斤,当地‘小江南’专业合作社以每斤4元的保底价格对农户手中的大米进行收购,一亩地可收入4000元,相比之前种植玉米,农户收入翻了几番。”直罗镇镇长杜龙介绍道。胡家坡村实施“三变”改革,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村里成立“小江南”水稻专业合作社,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吸纳全村83户水稻种植户参加,其中贫困户13户。配备各类水稻种植机械23台,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耙田、育秧、插秧、收割等服务,并且农户机械使用费减免20%。减轻农户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合作社全年收益按照“5∶4∶1”的方案进行分红。其中合作社占50%,农户占40%,村集体占10%。全年收入可达24万元,合作社年收益12万元,村级年集体收益2.4万元,农户年收益9.6万元。

由于富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水稻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加之子午岭充沛的水资源,产出的这一年一茬的大米口感极佳,颗粒短圆饱满、清白透亮,蒸出的米饭不干不粘,早在大唐盛世就享有“贡米”之称。但由于2001年的一场水患,直罗镇稻田设施几乎被摧毁殆尽,自那之后再难看到那随风摇曳的金色稻穗,一度富饶的胡家坡村也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为了让直罗“贡米”之名不再被埋没,2015年直罗镇开始号召农户恢复稻田种植。

为了免除农户的后顾之忧,直罗镇政府庄严承诺水田免费恢复、种子免费送、生产的水稻全收。就这样,2016年起,直罗镇在卫星云图上逐渐冒出了一块块绿色。秋收过后,早就对“贡米”之名垂涎已久的买家直接登门拜访农户家,从农户手中高价收购大米,只为了一尝记忆中的那一抹香甜,直接让直罗镇当年产出的大米供不应求。农户们尝到了甜头,一传十十传百,全直罗镇的农户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2017年,胡家坡村响应政府号召,扩大稻田种植,并成立合作社。机械化耕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接减轻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生产压力。而且经过“后整理”的大米,每斤价格可达到6元以上。“我家的3亩2分玉米地全部换成了水稻,收入在1.7万元左右。”胡家坡脱贫村民赵振富干劲十足,已脱贫的他不满足于此,想要继续通过扩大水稻种植规模,真正把自己的日子过到人前。“2017年有4户贫困户因种植水稻而脱贫,看到这个好苗头后,2018年又有11户贫困户主动恢复水稻种植。”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赵玉亮说道。

2018年,直罗镇全镇6000亩水稻全部售罄。并且,全镇1000亩稻田通过了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直罗贡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直罗镇也与时俱进,积极发展稻田养鸭和富硒大米,这样的品牌效应使得“直罗贡米”可以进一步向高端市场发展,为农户带来更大的效益。“不仅如此,我们直罗的‘贡米’可不光能用来吃,还有很多妙用。”杜龙说,“我们当地有位成功的企业家名叫任亚芝,为了回报家乡,他投资建设了贡米加工厂,不仅方便了农户对稻谷进行抛壳,还直接回收农户手中的稻壳进行酿酒,产出的‘秦直酒坊’白酒,由于是纯粮食发酵,受到不少人追捧。”

据了解,直罗镇计划用3至5年时间,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彻底完成“田园综合体”改造,把胡家坡村建成富县西川最美村庄,将直罗镇变成真正的“稻梦空间”。

羌村小镇构建“居游共享”新格局

盛开的白莲透着粉嫩,连片的鱼塘中游弋着肥美的鱼儿,嗅着山间清爽的风,耳边有不知名的鸟儿啼鸣,挂饵、抛竿,静等鱼儿咬钩,这就是富县茶坊镇羌村小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四月份我们就搬进来了,别看这是个小村子,但是比城里都住着舒服,空气又好又安静,上下六个房间,一大家子住进来都不显得拥挤。”富县茶坊镇岔口羌村村民常在珍说。原来她家之前住的老平房比较偏僻,出行都不方便,院落狭小又未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赶上了美丽乡村羌村小镇建设,只花了15万元,就住进了236平方米的小洋楼,可把她高兴坏了。

羌村小镇位于富县茶坊镇岔口村,内有两条河流交汇流过,水资源充沛,植被覆盖率高,冬暖夏凉,距县城只有9公里,309国道穿境而过,现正在规划210、309国道下游连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非常适合旅游居住。并且据史料记载,唐天保十五年六月,诗圣杜甫为避战乱,携家人从陕西蒲城出发,徒步来到鄜州,寄居于羌村,写下了《羌村三首》《月夜》《北征》等诗篇流传至今,目前依然保留有杜甫故居和摩崖题刻。

“羌村旅游小镇是我们茶坊镇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一个亮点,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群众参与、企业投资的模式,由富县龙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投资1.7亿元。羌村小镇建成后,将分为综合服务核心区、道家文化体悟区、诗圣文化探寻体验区、生态密林田园观光区和户外运动健身区5个区域,不仅能作为移民搬迁安置点,又能以旅游为主导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茶坊镇镇长梁永辉说。

据了解,羌村小镇已于2018年6月中旬成功举行了全市钓鱼大赛,吸引来周边大量的钓鱼爱好者,并且每年还将继续举行钓鱼大赛,不断提高羌村小镇在人们视线里的热度。

鄜州焕发“兼收并蓄”新气象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古老的鄜州焕发出“兼收并蓄”的新气象。

在胡家坡,“稻梦空间”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村庄房屋围墙改造、巷道硬化、改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正在进行;荷花池、菊花园、稻田画、稻草人、植物园等观光节点正在逐一打造;直罗贡米科技馆、民俗馆、村史馆等地域特色文化展示节点正在一一建设。此外,插秧节、展腰饭、收稻谷等农事体验活动将成为常态活动,并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完善农家餐厅、客栈、商业区、游乐区、休闲度假区、河道漂流等游客服务设施,盘活村集体建设用地、林地、山地、沟道、河滩湿地、道路、广场和农户闲置房屋、院落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实现资源变资产,并通过股权配置分红,增加农民收入。

截至目前,胡家坡已完成1000亩稻田恢复、稻田灌溉渠建设、30亩藕田种植、村庄四周种花50亩、1号水厕建设等5项建设任务。并在2018年举行了插秧节、开镰节、溜冰节等大型活动。下一步将继续完成围墙大门改造、村庄巷道和生产路硬化、进村牌楼、观景台、村口广场等5项建设任务。以直罗镇胡家坡田园综合体为核心区,建设沿葫芦河景观带和沿小河子川河景观带,沿途建设4000亩水稻生产园、直罗现代烟草示范园区、直罗镇战役纪念园景区、柏山寺景区、石泓寺景区、暖泉寺景区、寨子山景区,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田园民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总面积1.5万亩。

副县长许新选说,“打造田园综合体、羌村小镇建设等项目,其实就是通过修复自然生态、挖掘文化资源、发展农业产业、改善民居环境,鼓励群众自发众创、共建共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从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此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最终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