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购买食品要注意潜藏的风险

2019-06-20 10:56:00

小心食品包装上的广告花招

食品广告上只要用上“营养”“健康”“天然”之类的词汇,消费者就会觉得心里舒服些,更有兴趣购买,但最后买到的往往是并不适合自己或者与普通产品并无差异的食品。那么,目前市场上有哪些广告花招大家要引起注意呢?

在产品标准上做文章 比如,某植物油广告宣称“本品不含胆固醇”,让消费者以为这种植物油就是出众的、健康的新产品,其实所有的植物油都不含胆固醇。还有某植物油广告宣称“健康不油腻”,其实它只是口感不腻,脂肪含量是99.9%,绝不比其他烹调油的脂肪含量低。因为只要是烹调油,就必须达到这个纯度,否则杂质、水分那么多,下锅就冒浓烟,放在超市里几个月就会变质。

避重就轻 比如,某些饼干点心之类的产品号称“高纤维”。高纤维不等于低脂肪,高纤维的产品往往脂肪含量更高,因为如果不用大量油脂加工,高纤维的产品简直没法下咽。即便膳食纤维对健康有益,也都被高含量的饱和脂肪所带来的坏处抵消了。

“无糖”产品 对此类产品消费者同样要非常小心,因为无糖只是不添加糖,不等于无淀粉,也不等于低脂肪、低能量。比如说,无糖的月饼,用淀粉和油脂来填充,照样会升血糖、影响血脂,没多大优势。更要小心号称“无蔗糖”的粉糊状食品,只是没有加白糖,并不承诺没有加麦芽糖浆、糊精和淀粉。实际上,糊精和麦芽糖浆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白糖还要快。

利用消费者的知识盲点 还有些营销广告针对消费者食品知识的薄弱点,想出一些能吸引眼球的说法,让消费者在新鲜、有趣的体验中提高消费欲望。比如某白糖产品在包装上用大字印着“甘蔗糖”“纯天然”等字样,让消费者觉得其他的白糖产品都不纯、不天然。其实,白糖的学名就是蔗糖,我国绝大部分的白糖产品都来自甘蔗,并不稀奇。

从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虚假广告起到了规范和遏制作用。比如,过去可以随便标“富含维生素”,现在如果产品中维生素A 的含量达不到营养素参考值(NRV)的15%,就不能说产品里含有维生素A;如果含量达不到NRV 的30%,就不能说“富含”维生素A。又比如,要宣传某种产品“无糖”,那么每100g(固体)或100ml(液体)产品中的糖含量必须低于0.5g;若说“低钠”,每100g(固体)或100ml(液体)产品中的钠含量要低于0.12g,否则不能使用这些词汇。消费者平时应适当了解一些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在购买食品时,应该尽量仔细查看。

网购“纯手工”食品需谨慎

“纯手工”食品的安全性无法保证 这类食品的生产卫生条件、原料进货渠道和原料质量难以保证,是否具有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生产人员健康证都难以确定,是否经过国家监管部门的抽样检测无法知晓,产品是否有安全的包装材料和运输条件也难以确保,而且食品包装上有没有规范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营养成分也是消费者需要注意的。

“良心制作”也不能保证其安全性 食品制作需要专业的食品加工储藏技术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安全。由于网上的“纯手工”食品没有监管,没有检测数据,很难保证其中的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含量是否超标,单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难以奏效。

做知法懂法有维权意识的消费者 消费者提前了解法律,增强自身维权意识也是保障“纯手工”食品安全的前提。2015 年10 月1 日开始执行的新《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的安全监管也做了相关说明。其中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审查其许可证。法律还规定,如果消费者在购买网售食品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也一样应按规定得到赔偿,而不只是退款。消费者可以直接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由交易平台提供赔偿。

小心健康食品中的“热量陷阱”

广告宣传的“健康”食品可以放心吃吗?其实不少所谓的健康食品、纯天然食品、低脂食品等可能热量非常高,切不可掉以轻心。那么如何对待健康食物中的“热量陷阱”呢?营养专家给出以下值得参考的原则。

提示食物营养质量 凡是营养价值总体较低的食品,无论是否低脂低糖都尽量少买,比如曲奇、饼干、甜饮料等。因为要控制体重,饮食量就会偏少,对食物的营养质量要求必须更高。

避免广告“陷阱” 凡是声称低糖的食物,要留心其中含有多少淀粉和脂肪;凡是声称低脂的食物,要留心其中含有多少淀粉和糖。声称对心脏有好处的食品,未必对减肥有好处。最好在同类食品中选择总热量最低而蛋白质最高的品种,因为仅仅“低脂”或“低糖”未必就是低热量。

控制食用量 “低热量”产品只承诺在同样的数量下,热量比同类产品低,如果多吃一些,热量当然会增高,万不可因为产品低热量就放心大吃。反过来,哪怕是高热量的食品,只要营养价值高,就不必过分拒绝,比如坚果,每天少量吃几颗,还是有益的。

牢记补偿原则 如果额外吃了零食、喝了饮料,甚至牛奶、酸奶和水果,应适当减少三餐的进食量,使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相平衡。无论食物的营养价值多高,热能总不可能是零,如果多吃,都会增加体重。(杨年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