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播洒的是汗水 收获的是智慧——致力于农牧民教育培训的园丁们

2019-07-17 16:38:58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以来,我省各级农牧部门紧紧围绕省情、农情、牧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培育造就了一批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7.6万人(次),认定1.3万人,新型职业农牧民已成为发展农牧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而伴随着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成长起来的教师们,也把汗水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767554_962509

深耕细作 帮助农牧民成长

五月的浩门川,一片片青稞苗在田里茁壮成长,而与之交错相邻的油菜田,则在隆隆机声中开始了繁忙的播种。

进村培训,下田指导,入户调查,这个时节也是门源回族自治县农广校老师们实地集训、现场操作、手把手教授的最佳时节。

5月30日一大早,农广校负责人、特色作物生产班班主任陈香正,便来到草莓种植户褚维龙的基地里,进行现场指导。

她发现了草莓上的蓟马虫害后,赶紧叮嘱褚维龙, “最好是悬挂蓝板,喷施生物农药及时防治,同时要加强温湿度管理,湿度不应超过80%,温度控制在摄氏30度以下……”

出了褚维龙的大棚,陈香正又来到人参果育苗户任秀梅的育苗大棚。做完现场指导,又来到火焰参种植户童春香的种植基地……

按学员的作物类型和培训需求,陈香正紧接着又对食用菌种植户、百合种植户进行了现场指导,帮他们解决了蓟马虫害防治难度大、食用菌出菇少、菌棒转色不均匀、火焰参种植密度过大等问题。

其间,应其它班级学员的要求,陈香正又到几户油菜种植户的地里,帮助他们解决油菜种植中存在的农药使用不合理、病虫害识别及防治、雹灾后的解救等技术问题。

忙到天黑的陈香正,回到家累得倒头便睡着了。

“每年的这个季节,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农业耕种的操作规程、时令要求、土肥配置、耕种管理等等,我们都要给农民们培训到。”陈香正说。

从事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农牧民科技培训有20个年头的陈香正,去年自接任特色作物生产班的班主任后,便在全县范围展开了调研摸底工作,遴选出了种植草莓、火焰参、油桃、食用菌、花卉、蔬菜等作物的专业合作社、农牧场及种植大户。

为了提高参训农牧民的生产技能,培训中陈香正采取农民需要啥,就给予啥的方式,并注重异地教学及跟踪服务。

为了把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牧民吸纳为学校的学员,她从不放过每一次下乡机会,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和课程设置。她主动与村书记、村主任保持联系,和他们一起探讨村里的产业发展优势,制定培训需求计划。她把符合条件的人全部记在本子上,然后采取走访、加微信、打电话的方式,给他们宣传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政策,打消他们的顾虑,使他们积极主动成为农广校的学员。

“每次培训,我都是第一个到教室、到基地。我害怕去晚了坐不到前面,听不清老师讲解。”

今年46岁的万积全,是门源县东川镇香卡村村民,因家庭困难被迫辍学后,做过泥瓦工,也出外打过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他发现外出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决定还是要在农业上做文章。2014年,万积全在香卡村注册成立了牧兴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8年,万积全从福建购进了12万棒香菇、平菇菌棒,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万事开头难,因技术的欠缺,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他的一个菌棒的产量只有200克,远低于平均产量。

正当万积全一筹莫展时,陈香正找到了他。喜出望外的万积全把合作社委托给其他成员,今年元月份和妻子同时加入了特色作物生产培训班。

通过聆听专家讲解,赴异地参观考察、与先进企业、先进合作社负责人交流探讨,并通过上网学习,万积全不仅弥补了种植技术上的欠缺,还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启迪。

张健是一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是农广校的学员。原本种植青稞和油菜的张健,在陈香正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观摩,思路和观念发生了转变,认为养殖业更适合自己发展。

“我们很多学员都感谢陈老师,感谢农广校,正是他们的正确引导,让我们这些回乡创业的人,迅速找准定位,也找到归属。”张健说。

现在,张健的湖羊养殖场已经选好地址,正在办理各种手续。

“我们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领进门,让他们懂技术、善经营,把种地当成一种事业,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陈香正说。

在培训班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万积全深有感悟: “农广校组织的培训班,对我的帮助特别大,能有机会听到专家的讲课,能有机会和这么多的创业精英交流,能有机会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认识到,一个产业的成长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要有龙头企业的引领,才会在品种、市场上有保障,要有广大农牧户的参与,才会壮大产业,形成规模。今年,我计划再增加20万菌棒,一个菌棒按1公斤算,大概能产20万公斤,增收200万元。”

随着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受训农牧民素质不断提升,致富的本领不断增强,像万积全一样的高素质农牧民在全省各地不断涌现。

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双赢

祁芬香是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高营村永祥蒜苔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以种蒜为主。3年前,她参加了当地农牧民教育培训,掌握了果树栽培技术,合作社又新增加了樱桃种植这个新产业。

正是农牧民培训让祁芬香在合作社越干越顺手。合作社以土地流转和现金入股的方式吸纳了全村106户农民入社,集约土地100多亩,开垦撂荒地30多亩,初步形成了集种、储、销于一体的经营模式。

立足于农牧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思路,乐都区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以壮大产业、实现农牧民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壮大双赢的培训路径,着重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组织等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段慧萍是乐都区农广校的一名教师,担任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始至今,她着眼于乐都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对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农牧民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技术培训,引导学员人人学技能,户户忙调整。

“通过培训的农牧民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文化水平也得到提升。培训中我们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培育生产经营型农牧民,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让农牧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产生效益。”段慧萍说。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处处长祁祖寿介绍,今年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全省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农机大户及合作社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和领域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高素质农牧民是重要的依靠力量。

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中,县农广校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和劳动力转移趋向,大胆创新,提出了面向社会实行多维培训的思路,把农民科技培训和项目实施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学校+基地+中介多维培训阵地体系”,把培育“高素质农牧民”作为目标,从2014年到2018年期间,完成了4700余人的培训任务,遍及全县九个乡镇,120多个行政村,切实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提升了农民生产技能。

“目前,全县农广校毕业学生中,有的成了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有的成了乡村的主要领导,有的成了种植、养殖大户。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有用人才和中坚力量。”循化县农广校校长绽自珍介绍。

农广校作为开展农牧民教育培训的公共机构,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我省已逐步建立一套从筛选培育对象到认定管理的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全省县级农广校和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已覆盖全省81.9%的县,并为6所学校安装了农业远程教育地面卫星远端站, 23所学校配备了科技直通车,建立农牧民教育实训基地82个。

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当归在中期生长时像这种抽薹率,就是比较高的,抽薹率一高,就会严重影响当归的品质,也导致产量下降。大家仔细看,哪种是后期还要抽薹的,哪种是不抽薹的……”

又是七月一个太阳初露的早晨,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乡永花专业合作社当归示范基地,农广校的徐守芬老师,在给农村实用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的学员们,讲授中藏药材的中期管理。

结束了田间地头的实训,下午,学员们又在东河乡麻吉村油嘴弯花海农庄,仔细体味“花海经济”与乡村旅游结出的扶贫硕果。

“麻吉村能从穷山沟变成‘金窝窝’,还在于有个致富领路人和带头人。我们要努力做好那个带头人,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互助东和乡清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吉寿很有感触。

“扶贫先扶志,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和因循守旧的生活习惯,开办农民‘夜校’,邀请专家学者和致富带头人为村民授课,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当中,对我们每个学员的启发都很大,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教学相长的过程。”带队老师代彦辉说。

“这期由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共同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学员是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个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这样的培训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我们担负着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的重要任务,我们教师是确保质量效果的关键。作为教师必需德艺双精,用心施教。”互助县农广校校长姚元福表示。

“我们不仅要改善农业生产技术,还要持续转变农牧民的思维方式,他们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努力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有胆识、有胸怀的高素质农民。这是各级农广校办学的初衷,也是使命担当。”省农广校副校长王书华颇为动容。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三级农广校专兼职教师队伍达1469人,技术职称呈现梯度配置,专业技能科技型、专业型、实践型比例适当。

“通过师资培训,示范引领,全省各地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师资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王书华说。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处获悉,围绕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今年全省各地要建立并不断补充完善开放共享的培育师资库,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从师资库中遴选不同师资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孙应祥介绍,“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不断加快培训步伐,提升培训质量,充分发挥高素质农牧民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迫切需要。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向高质、高效的转型升级,将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过几年的精心培训,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牧民队伍在我省逐渐发展壮大,经过培训后的农牧民如虎添翼,在农牧业生产中大展宏图,为高原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