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村村联合互助 人人共同致富 ——来自太白县脱贫一线的故事

2019-07-18 10:36:32

f4a5f6030419c03a4b6dd863179cf865.jpeg

太白县城鸟瞰图。资料图片

d28c82a5b0c3b1d75b8dbbbdbe2c8359.jpeg

贫困户在秦凤合作社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里劳作。 见习记者 田锡超摄

ebe4f03da4f078f931b85768efd65aa1.jpeg

蔡向党给西梅树施肥。 见习记者 田锡超摄

2317771083712b334cdcfe3f1ba40437.jpeg

赵锐利(左)看望贫困户苟子军。见习记者 田锡超摄

记者 刘强 见习记者 田锡超

位于秦岭腹地的太白县靖口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受地缘、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当地农民增收缓慢。如何才能使农民有更好的收入呢?近年来,靖口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线,探索村村联合互助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3年,从事多年蔬菜经营的靖口镇凉水泉村村民郭鹏发现,天然绿色食品很有市场,在山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将大有可为。经过一番调查,郭鹏认为,相比于凉水泉村,水蒿川村耕地多、海拔高、气候好,是个更合适发展平菇产业的地方。

但郭鹏一个凉水泉村的村民应该如何去水蒿川村发展产业呢?靖口镇党委、镇政府了解到郭鹏的想法后,积极协调相关事宜,帮他解决资金、土地流转等问题,促成了凉水泉村和水蒿川村的合作,共同发展平菇产业。

在凉水泉村和水蒿川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占地46亩、拥有54座大棚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水蒿川村建成。这个基地由盛禾蔬菜食用菌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盛禾合作社)管理,2018年总产值达170万元,带动两个村子102户贫困户增收。

靖口镇党委书记王丽告诉记者:“凉水泉村有想法和经验,水蒿川村有合适的土地和气候,两者资源互补。两个村子集中资源实现联合发展,比一个村发展更有优势。同样,我们也将关上街村和大地岭村进行了产业联合。”

2017年,关上街村的嘉隆农产品合作社(以下简称嘉隆合作社)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打算建设一个饲养猪和鸡的养殖园。但太凤高速公路的修建导致关上街村用地紧张,嘉隆合作社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来建设养殖园。

为此,靖口镇统筹规划,将养殖园的地点选在了大地岭村。“大地岭村的这块坡地原来都有村民居住,但近些年因为移民搬迁把土地空出来了。这个地方人烟稀少,建养殖园不会影响到村民,而且原先留下来的水泥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都能正常使用,给我们节约了不少费用。”关上街村村委会主任李焱龙说。

80亩的养殖园建成后,2018年就实现总产值60万元,带动关上街村和大地岭村两个村的贫困户76户脱贫。

采访中记者发现,养殖园附近有一个有机肥加工厂。李焱龙向记者介绍:“盛禾合作社用过的菌棒,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价值了,但对我们而言,却是非常好的肥料。我们把菌棒进行加工投到地里,这样养殖园里的猪就能得到更好的饲料。”

这一举措使两个合作社共同受益。除了村村联合之外,靖口镇还积极探索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互助方式,实现合作社的共同发展。

2018年,看到凉水泉村和水蒿川村的村民依靠种植平菇增收致富,大地岭村的秦凤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秦凤合作社)也建立了拥有15座大棚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但由于刚刚起步还没有开拓出市场,秦凤合作社当年亏损了16万元。在这种情况下,盛禾合作社不仅给予秦凤合作社技术和销售上的支持,还免费提供菌棒,帮助秦凤合作社渡过难关。秦凤合作社负责人陈林说:“镇上让盛禾合作社帮助我们以后,菌棒有了,市场也有了。今年第一茬平菇收获,我们就有了12万元的利润,还带动了22户贫困户增收。”

同样,在盛禾合作社和嘉隆合作社的帮助下,石沟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石沟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渐渐步入正轨,共带动石沟村7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王丽说:“通过这种合作社互助的方式,镇里的产业规模会越来越大,群众也能得到更多的实惠。现在我们靖口镇的平菇十分畅销,远销合肥、天津等地。”

蔡向党和他的西梅

记者 刘强 见习记者 田锡超

6月25日一大早,太白县太白河镇东青村的蔡向党就泡在他的西梅园子里。“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农业技术这么发达,只要我勤快,日子肯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蔡向党一边给西梅树施肥,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今年62岁的蔡向党是村里的种植能人,也是村里的脱贫致富能手。前不久他参加了太白县“我的脱贫故事”示范宣讲活动,向其他贫困户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传授脱贫致富的经验。

10多年前,因投资失误,蔡向党背上了外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挣钱还债。辗转了新疆、云南等地,蔡向党的日子依旧没有什么起色,于是他又回到了东青村。“多亏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刚回村里的时候我一穷二白,镇上和村里的干部知道我有种植果树的技能,给我提供资金,让我依靠种植果树来脱贫致富。”蔡向党激动地向记者说。

筛选果苗、种植果树、除虫、施肥……为了不辜负党和国家给予自己的好政策,也为了自己能够活出个样子,蔡向党把全部的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果园里,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为了找到适合东青村种植的果树品种,蔡向党前前后后跑了眉县、宝鸡等地,先后试种了20多个品种,最终选定了种植西梅。

2016年,也就是种植西梅的第三年,蔡向党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2017年,蔡向党有了3万多元的收入,而2018年则有了6万多元的收入。6月25日,看着西梅树上挂满了青色还未成熟的西梅,西梅果园旁边的油桃树挂满了鲜红的油桃,蔡向党笑得合不拢嘴:“西梅加上油桃,今年肯定收入不错。”

自己过上好日子后,蔡向党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今年44岁的侯有继就是在遇到蔡向党之后,渐渐地有了好生活。

因母亲残疾需要照料,无法在外安心打工的侯有继不得已回到了村里。没技术、没工作的侯有继听闻村里的蔡向党靠种西梅脱贫致富,便跑去向蔡向党请教。蔡向党得知他的情况后,将种植西梅的技术和经验无私相授,还把自己的西梅树苗和化肥免费送给侯有继。不仅如此,蔡向党还给侯有继介绍对象。如今,脱贫又脱单的侯有继还盖了新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俯下身子 真情帮扶

——记太白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驻桃川镇灵丹庙村第一书记赵锐利

记者 刘强 见习记者 田锡超

太白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赵锐利,自2018年7月被任命为太白县桃川镇灵丹庙村的第一书记后,每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沿着水泥路绕着村子走一圈,看哪家贫困户的家门开了,便进去与其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近况。

“这个习惯是我来到村里遇到苟子军以后养成的。我现在的做法是‘进百家门、访百家情、办百家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贫困群众的心里,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脱贫。”赵锐利说。

赵锐利口中的苟子军是灵丹庙村的贫困群众。苟子军身体不是很好,且妻子患有精神病,所以他家过得很穷苦。但苟子军却认为,贫困的家境是因为自己没有享受到政策而造成的,因此他对村镇干部有很大的偏见。

赵锐利第一次去苟子军家,发现苟子军和其他贫困户一样,都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甚至一般贫困户没有的监护费(因妻子患病),他也完全享受了。

为了打开苟子军的心结,赵锐利再次登门看望苟子军,掰着手指头把他所享受的政策一个一个地讲给他听,但苟子军依旧不领情。“人的心都是肉长的,我不信焐不热。”赵锐利下定了决心。从这以后,赵锐利只要有空,就登门去看望苟子军,给他讲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激励他自立自强。几个月下来,苟子军的思想有了改变。

2018年11月,苟子军在村委会办理事务的时候突发心脏病。赵锐利第一时间拨打120送苟子军去医院,为苟子军争取抢救时间。在苟子军住院期间,赵锐利忙前忙后帮他办理相关手续,还带着500元现金和水果到病房去看望他。这让苟子军十分感动,也让他深深感受到眼前的这位第一书记是真心帮助他的人。

出院之后,苟子军一直在家养病。“等我身体好些了,赵书记会给我提供一个保洁员或者护林员的公益性工作岗位,这样我的日子也会过得好一些,我不能辜负赵书记对我的帮助,更不能辜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正是凭借着俯下身子、真情帮扶的决心,赵锐利逐渐让灵丹庙村贫困户的生活有了改善。村民周西岭说:“我原本是没技术没工作的人,是赵书记给我找路子,想点子。如今我既做手工艺品,又在家里办民宿,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驻村以来,赵锐利始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积极鼓励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如今全村贫困户养羊30只、猪21头、中华蜂120余箱,种植中药材10亩、油料作物8亩、杂粮14亩。为了改善村容村貌,赵锐利带头争资金、跑项目,建成8条通村水泥路、2个污水处理厂、3座公厕、1处标准化卫生室,还争取资金46.3万元修缮了村里的公共文化设施,使全村的整体面貌得到了彻底改观。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