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陈炉红军小学:传承红色基因

2019-07-29 10:07:47

本报记者 柴迎

走进陈炉红军小学,“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字眼瞬间让人热血沸腾。校长牛宝军介绍,贺龙元帅当年率红二方面军曾在陈炉镇驻扎过两三个月,将指挥部设立在这里。

a97385e96bac0773f4d54a05edc2a30f_img_590_1067_306_230

 红二方面军进驻陈炉

站稳脚跟

中共印台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有仓介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保卫西安事变的胜利成果,同时,加紧红军部队的建设和训练,为抗日战争进行准备,红二方面军奉命驻防富平、同官等县。

1937年2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红二方面军直属机关,由泾阳县云阳镇移驻同官县陈炉镇。当时,该县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正放寒假,贺龙、关向应及司令部工作人员住在该小学内,政治部住在水泉头,卫生部住在马家科,后勤部住在咀头,红军战士都分散住在陈炉镇的群众家里。

为了广泛地发动群众,建立起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同时,也为了消除群众对红军的误解、误会,红二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利用军政训练的间隙,深入到群众之中,同群众拉家常,为群众担水、扫地,做好事,并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宣传红军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宗旨。

红军的剧团经常在小学的大操场上为战士和群众演唱新戏、新歌。2月间,红军还在操场上召开了军民大会,会上,贺龙动员、号召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洪流之中。他的讲话极大地教育、鼓舞了广大群众,使广大群众树立起了跟共产党走,打倒日本侵略者,拯救中华民族的坚强信念。

 军民一家亲

帮群众解决吃粮困难

红二方面军在陈炉镇期间,正值陈炉瓷业萧条,产品滞销的困难时期,加之当年春荒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红军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吃粮困难的问题,一方面让部队请当地的群众做饭,让做饭的人全家同红军一块吃饭,先解决一些群众眼下揭不开锅的问题;另一方面让部队到陈炉镇以外的地方去筹集军粮,把筹集回来的原粮发给群众加工。在群众加工原粮时,红军规定群众每加工一百斤小麦,交面粉五十二斤,其余部分归群众自己所有。就这样红军帮助陈炉镇的群众顺利地渡过了春荒。

红军战士经常为群众挑水、扫地,主动为群众理发、看病,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具体困难。红军战士时时严格遵守革命纪律,买卖公平,凡损坏了群众的东西,都照价赔偿,办事说话都很和气。陈炉镇的群众夸赞说:“红军真不愧是咱老百姓的好军队!”贺老总也经常挤出时间同战士、群众一起观看红军剧团的演出,同战士一起打篮球、下象棋,同年轻人、小孩玩耍。他那豪放热情,为革命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和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陈炉镇群众中广为传颂。

 心系千秋

留下革命火种

红二方面军离开陈炉,不忘留下革命火种,继续巩固地方工作成果,壮大地方革命力量。1937年5月(另一说4月17日),红二方面军司令部、政治部等直属机关离开陈炉镇移驻富平庄里镇。红二方面军特意留下贾武祥、薛少卿在陈炉镇继续坚持地方工作,直至夏季与陕西省委完成交接。

“1937年红军在学校里办公时是寒假,但寒假结束后,贺龙看其他学校都开学了,就问第二高级小学为什么没有开学,负责人解释说怕开学后孩子们吵闹打扰到司令部办公,贺龙知道后决定让学生们第二天到校上课,司令部搬离学校。几个月后,红二方面军离开陈炉镇移驻富平庄里镇。”牛宝军说,临走时,贺龙给学校捐献了200元大洋,叮嘱一定要把学校办好,这也是学校贺龙奖学基金会的雏形。

“学校现在只有小学,6个年级一共有67个学生。”牛宝军说,现在学校有几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坚持、实现,“第一个就是红色传承和陈炉镇特色的陶瓷文化传承要坚持做下去,第二个是要确保家庭贫困的孩子有学上,尽可能地上好学。”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