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汤剂 从柴火煎走向智能煮

2019-08-08 15:15:08

中药汤剂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剂型。它制备方法简便,加减灵活,奏效迅速,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用药需要,故几千年以来,长久不衰,为多数民众所熟悉和青睐。关于汤剂煎煮使用的优势特色、制备原理、制备工艺、操作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包括服用方法的研究和论述文献,可谓“汗牛充栋”,难以数计。但各代的中药煎煮,除御药局、太医院等,有专人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提供专司煎煮服务外,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用药均为单个散煎,且均以柴薪或煤炭为燃料,采用直火加热煎煮。

早期:煎药室“水深火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医疗机构相继组建,大力推进中医药防治疾病和康复保健服务,并在药房内设立中药煎药室,承担住院患者的汤药煎煮。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大多采用传统的直火加热煎煮法,即在50张~150张床位的医院,多采用较大型或大型炉灶,以煤炭为燃料,炉灶上用大块铸有数十个直径为10厘米左右圆孔的铁板,以便置放煎器,煎煮器具大多为陶器瓦罐。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多由1人轮番从事操作,150张床位的医院一般也仅安排两人,劳动负荷很重,五六十个药罐同时煎药,工作人员常常汗流浃背,应顾不暇。那时煎药室的条件十分简陋,没有通风降温设施,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也不高。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除直火加热煎煮外,许多地方试行电热煎药和蒸汽煎药。所谓电热煎煮,即采用多个小型电炉或特制的串联成排电气加热装置。蒸汽煎药,起初时利用高压消毒柜,以特制的较大型的搪瓷类杯具为煎器,煎器上铸有标牌,牌上标有床号,由操作人员将应煎药物分别放入煎器,再加入定量水后,分层、分排整齐地放入柜中,关闭柜门,开启蒸汽,定时煎煮,然后减压、开启,取出煎药罐,逐罐滤取药液。

对于蒸汽煎药,业内存有两大质疑:一是高压煎煮温度均超过100℃,部分药物成分会被破坏和散失;二是在一个封闭空间内,几十个药罐同时沸腾,极易造成“串味”。随后,研制生产了可任意拆卸组合、各罐独立的煎药罐。在一间160平方米左右的操作间内,可安装约500个整齐成排的药罐,每排每罐均有蒸汽管道相通,只要操作人员按病区床号将药物分别装罐,注入适量自来水,打开蒸汽阀后,即可开启煎煮。据当时相关部门提供的检测数据,所得药汁与直火煎煮的质量基本一致。但伴随的问题是,一个人照看50个左右的药罐,在同时沸腾后,无暇顾及先煎、后下等特殊煎煮法的要求,敞口煎煮气味挥散严重,药液大多清淡,部分患者和医生也不认同。同时,一个大房间内三五百个药罐一齐煎沸后,室内温度可达四五十度,蒸汽弥漫,地面积水,操作人员长期忍受湿热的煎熬,有人曾讲:“应该想法子把煎药人员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

中期:煎煮逐渐规范化

1988~1989年,有的省份主管部门提出要“加强药罐子工程研究”,组织人员开展全省层面的中药煎药工作专项检查,并要求在医院的中药工作管理办法中列出中药汤剂煎煮管理专章。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除部分医院仍采用直火煎煮外,大多逐步采用机器煎煮,煎药室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1年在中医院分级建设药剂评审指标中,明确了中药煎药室建设和各项检查细则;1997年印发《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对中药煎药室的基本设施建设、煎药操作规程、质量与技术基本要求、注意事项、管理制度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还在同年推行的“放心药房”建设等规范性文件中将其列为主要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等级医院复评验收标准的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3月16日再次印发《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强调煎药室应配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及组织管理;煎药人员应通过中药煎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煎药工作;对煎药用水、煎前浸泡、煎药加水量、煎煮时间、火候控制、煎液量,以及部分药物的特殊煎煮法等更明确地进行了规定。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促使医院中药煎煮质量不断提升,更好地保证了人民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理想汤剂可循求

近几年来,部分较大型中医院引进了半自动煎药机和全自动煎药机,着力推进中药汤剂制备的智能化。全自动煎药机信息处理系统与医院HIS系统可实时数据交互,实现对煎药的实时监控、批次查询、处方管理、留样管理、设备内置数字化管理,使煎药人员及管理者对所有煎药信息做到实时掌握,准确质控。有的医院还组建了智能煎药中心,拓展应用范围,不仅满足住院患者的煎药需求,还开展快递送药上门,为门诊患者及社区患者提供方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煎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以肯定的是,当代对中药煎煮,特别是医疗机构中药煎煮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入的,党和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始终给予高度重视,颁行多项规范和标准,在保障和促进中药煎药室基本建设,强化煎药人员素养和业务技术内涵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散煎、单煎,直火加热煎煮,虽有优势,所得药液的质量可依主观意愿控制,但在一个有三五百,甚至两千张以上床位的大型综合医院,要长期相沿袭采用传统的中药煎煮方法则较难想象,还需要不断研究、发展。

中药煎煮是中药应用于人体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质控标准难以量化,质量优劣难以客观判断。所以,即使有更多的标准规范和精细操作,想要为人们提供符合预设理想标准的汤剂,仍有一定难度。未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只要坚持与时俱进和中医药原创思维,中药煎煮的核心技术和可循求的理想质量标准定会出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