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减肥减出了厌食症

2019-08-29 10:30:54

“马甲线”“反手摸肚脐”“A4腰”……当下的社会文化以瘦为美,女性更是深受这样的文化影响。大量媒体信息和营销策略营造出瘦身促进成功的氛围,让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认为苗条的人比胖人更有吸引力、更可能成功。随处可见的减肥宣传推波助澜,不论是否真的肥胖,减肥都成了众多女性的追求。

小囡就是在这种影响下开始了减肥计划。最开始,她按照减肥食谱开始节食、跑步,很快就减掉了一些体重。小囡大受鼓舞,开始变本加厉地减肥:每天只吃一些涮过水的青菜,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各种食物的热量,生怕吃多了;除了控制饮食,还常常过度运动,跑步跑到双腿沉重、疲倦至极才罢休。几个月下来,小囡的体重明显减少,甚至有些形销骨立。但小囡仍觉得自己很胖,成瘾似地坚持减肥。渐渐的,她发现自己开始大量脱发,稍微动动就没有力气,失眠,常常整夜无法入睡,变得不爱笑、爱生气,“大姨妈”已经几个月都不正常。看过医生之后,被诊断为厌食症。

厌食症,专业上称为神经性厌食,指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其主要特征是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为特点的对体重、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出现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此病多见于13~20岁女性,有两个高峰年龄,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否认病情是该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患者拒绝就医和治疗,常常由家属发现其消瘦、进食甚少、腹部不适、长期便秘、闭经等问题而带到医院就诊。30%~50%的患者有发作性贪食的情况。

对于严重的厌食症患者,首先要进行支持治疗,目的是挽救生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应纠正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常,给予足够维持生命的能量,消除水肿。营养方面,饮食的摄入应从小量开始,随着生理功能的适应和恢复,循序渐进地增加。药物治疗也很重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对药物的要求不同,急性治疗期主要强调体重快速增加,维持治疗期的作用是防止疾病复发。支持性心理治疗对18岁以上起病的慢性成年患者疗效较好,包括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心理教育和营养咨询,使患者了解其疾病的性质,认识到科学、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其主动、积极参与治疗;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和自立感,使其在治疗计划中负起个人责任,矫正患者饮食行为,最终战胜疾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