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让儿童青少年拥有“睛”彩人生 让孩子在户外尽情“疯”吧!

2019-09-08 11:49:37

近视与斜弱视

小小的孩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许多家长都认为是近视了。殊不知,不一定是近视才会戴眼镜,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弱视或者斜视戴眼镜。那么,究竟什么是近视?什么是弱视?

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屈光不正,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原因造成眼轴变长看不清远处,但戴镜后矫正视力恢复正常的眼病。近视仅是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视功能损害,视力可以矫正且不受年龄限制。

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或两眼视力差≥2行,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不仅矫正视力低下,且无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如不及时治疗,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工作。

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及治疗弱视的关键。3岁以上的孩子,在家可用视力表进行相关检测;更小的孩子(1—3岁),在家可进行屈光度的检测。如果发现孩子双眼屈光度不平衡或高度远视,或发现孩子有偏头视物、空间定位能力差、查体双眼视力不平衡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由专业眼科医生为孩子进行相关检查。如果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家长也不必过于惊慌。通过准确的屈光矫正戴镜、遮盖、弱视精细训练等治疗手段,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弱视是可以治愈的。

很多孩子会斜着眼睛看东西,家长以为孩子眼睛斜视了,到医院检查显示孩子是近视。那么,什么才是斜视?斜视与近视有什么相关?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双眼眼位呈分离状态。大部分斜视患者出现立体视觉减弱或丧失,单眼抑制者可发生弱视。

斜视与近视概念不同,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双眼眼位的维持需要平衡的眼外肌功能、正常的双眼融合功能,最终通过大脑整合来控制眼位。如果发生高度近视,单眼视力差,则双眼单视功能消失,眼位无法维持,从而发生知觉性斜视。相反,某些斜视也会加重近视的发生。如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为了维持眼位及双眼融合功能,会过度调用眼调节集合反应,从而造成近视度数的加快增长。

近视、弱视、斜视,都是危害儿童眼健康的疾病,应尽早发现与治疗。早期干预,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儿童的双眼单视功能,保证儿童拥有健康美丽的眼睛。

近视会遗传吗?

近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近视,另一种是高度近视。它们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单纯近视指600度以下的低中度近视,又称普通近视,极为常见,可从儿童期发病,多可矫正到正常视力。单纯近视的主要症状为远视力减退,近视力仍正常,其发生与照明欠佳、不良的阅读和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有明显关系。但在相同的条件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发生近视,因为不同个体对近视的易感性不同,因此,近视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性近视可用眼镜或接触镜来矫正视力。

高度近视又称进行性近视,指600度以上的近视,同时伴有眼底明显变性。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度数也进行性加深,即使戴眼镜后也难以使视力矫正到正常水平,甚至还可能发生严重视力障碍,一般认为就是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患者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夫妇双方如均为高度近视,其子女通常都发病;如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为近视基因携带者,其子女发病概率为50%;如双方均为近视基因携带者,但视力正常,则子女发病概率为25%;如双亲中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正常,其子女发病概率为10%—15%。

有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没有近视者,子女发病率最低。当然,近视眼也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父母近视但只要不是高度近视,其子女也并非全部有近视。有近视遗传因子者,因子不表现或不外显,这时近视也不发病。

高度近视会引起多种眼部退行性病变,如果不注意调护,不仅近视度数增高,更会使眼部退行性病变的发展加速,并发症明显增多。所以,一旦出现高度近视,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到医院眼科检查并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45岁前应戴足度眼镜。

2、选择屈光手术要慎重,发现眼底出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时,切勿急于手术。

3、避免剧烈、冲击性的头部运动,如足球、篮球、跳水、举重等,防止视网膜脱离。

4、饮食调护上应少食辛辣、忌烟酒,慎用血管扩张剂类药物,防止眼底黄斑部反复出血。

5、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近距离用眼过多的工作。

6、定期到医院眼科检查,特别注意眼球的轴长、玻璃体混浊、眼底黄斑部情况,防范视网膜周边裂孔和脱离;一旦发生突然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预防近视从增加户外活动开始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呈持续增长态势,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众多研究表明,户外活动的减少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户外活动,指在户外进行且有体力活动特征的所有娱乐休闲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集合,包括散步、野餐、玩耍、课间休息、体育课、室外运动等。国内外众多研究显示:近视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户外活动时间为7.98±6.54小时,明显低于视力正常儿童青少年的11.65±6.97小时;每天参加补习班超过2小时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风险显著增高;我国乡村学生的近视率低于城市学生。

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及过度用眼,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导致屈光系统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形成近视;而户外环境视野开阔,通过视远可调节睫状肌紧张状态,随着视线的不断移动及眼睛视近、视远的变化,眼部晶状体、睫状肌以及周围韧带和肌肉等随之收缩和舒张,可显著缓解眼部疲劳。同时,户外光照强度远远高于室内,在高照度环境刺激下会引起瞳孔缩小、景深增加,进而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正常视力水平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光—多巴胺”假说认为,在光照的刺激下,视网膜能够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抑制眼轴长度的增加,从而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视网膜上多巴胺的大量释放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此外,充足的户外活动和日晒,可提高人体的维生素D水平,在低龄儿童中,维生素D水平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缺乏维生素D可能是导致近视的病理之一。

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眼压,并能提高脉络膜的血流速度,为视网膜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眼睛的发育需要有充足的营养供应,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包括眼睛,促进视神经、眼部肌肉及眼球的正常发育,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近视状况。

每天2小时或每周10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尤其是乒乓球运动,在击球过程中不停地改变乒乓球的速度和方向,眼睛需要紧盯乒乓球以做出正确的击球判断。在此过程中,眼睛与乒乓球的距离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不断变化,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既缓解了眼部的疲劳,又增强了屈光系统的调节能力,从而实现对近视的防控作用。因此,我们倡导让儿童青少年在户外多“疯”一会儿,沐浴阳光,是预防近视的最佳方法。(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张乐)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