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扬帆破浪正当时——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成就综述

2019-09-16 11:18:17

青海省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0年。69年来,始终秉持为农服务宗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时期为“三农三牧”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以来,全省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大力推进综合改革,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三会”制度不断恢复完善,联合社治理机制得到加强,双线运行机制初步建立。目前,全省有市(州)供销社8个、县(市、区)供销社39个,基层供销社240个,全系统经营网点4300余个,在册人员6400余人,资产总额61.5亿元,年销售额44.8亿元,年实现利润2.4亿元。在2018年度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综合业绩考核中,青海省供销社综合排名第21位,较2017年上升8位,荣获综合业绩考核三等奖。

综合改革扬帆起航

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2016年1月16日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为供销总社成立六十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总书记的关心和中央11号决定,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2015年,经省政府批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区作为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开始先行先试,拉开改革序幕。

乐都区供销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资产经营公司、恢复经营网点、探索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服务网点达到196个,覆盖全区80%的行政村。大通县供销社以基层供销社为基础,全力打造基层为农服务综合体,联合全系统19家农产品流通类专业合作社,成立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开展清产核资,落实股权,通过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荣获全国供销总社综合改革先进试点县荣誉称号。2017年,大通县供销社承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在强化基层社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政策资金支持方面探索出可行路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分类推进基层社改造、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有益借鉴。

我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供销总社的高度重视。 2017年1月,时任省长王建军指出,供销合作社是推动农牧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要载体。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省委“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为指引,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改革,创新服务手段,拓宽经管服务领域,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真正成为服务“三农三牧”的生力军。

2017年7月,全国供销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来青海调研,对青海供销社综合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要求供销社在综合改革中,进一步结合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实际,大胆创新,走出一条适合青海特点的供销社改革发展新路子。

2018年9月,全国供销总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宋璇涛来青海调研,在肯定供销社综合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鼓励供销社干部职工,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给予大力支持。2018年,省政府安排供销社发展专项资金1.25亿元,比2015年增加3000万元,增长28%,增幅在我省涉农部门中最高,按全省人口计算,省财政支持供销社资金人均排名全国第一。

综合改革以来,省财政支持供销社发展资金5.1亿元,实施各类项目550余个。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基层供销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基础,是服务“三农三牧”的前沿阵地和主要载体。

省供销社坚持把基层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政策、项目、资金向基层倾斜,大力发展“三社”。2015年以来,共投资3亿元实施“三社”建设,对原有基层供销社进行改造,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按经济区域重建基层社,恢复为农牧民服务场所。基层社由2015年的86家,发展到现在的240家。玉树藏族自治州供销合作社机构单设,海西、海南、海北、黄南、果洛及所属县挂牌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全省供销社组织机构实现全覆盖。

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对接”的工作目标,引导、带动农牧民组建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700多个,其中,2015年以来发展500家。入社农牧民高达5万户。并以示范社建设引领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在农业农村部、全国供销总社等九部委联合公布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中,我省共有58家合作社上榜,其中,供销社系统创办、领办的就有28家。

按照“政府引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持续强化综合服务社建设,使综合服务社成为承接农业科技、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等现代服务下乡进村的重要平台。村级综合服务社由2015年的500家,发展到现在的890家。

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快速发展

全省供销社不断摸索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覆盖全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畜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服务网络建设。

目前,建成农资配送中心128个,农资配送网点2405个,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中心171个,农产品交易市场89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99个,再生资源回收中心24个。初步建立起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畜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成为沟通城乡、连结农牧民的纽带,在市场和农牧民之间架起了对接的桥梁,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

农畜产品销售实现新突破

全省供销社系统将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强化为农服务的有效载体,实现了产销环节的有效对接。1700多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1.8万农畜产品经纪人,为青海农畜产品在市场与产地之间架起了桥梁,有效促进了农畜产品流通,实现了“农牧民受益、供销社发展”的双赢局面。与此同时,以农畜产品购销、加工、配送和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畜产品经纪人为媒介,逐步建立了上联市场、下通农牧民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

青海省供销社连续14年组织省内外经纪人参加青洽会,展示推介青海特色农畜产品,开展“双百经纪人”签约活动,2018年青洽会期间,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13.6亿元,为青海农畜产品外销作出积极贡献。

为农牧服务提质扩面

10多年来,省供销社连续开展职业农牧民经纪人培训工作,共培训职业农牧民2万余人,其中1.85万人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总社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书。

适应商品流通新业态,大力开展农牧区电子商务布局。投资1700多万元,成立青海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在大通、民和、湟中、门源等10个县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在1500个村设立电子商务网点,打造全国“供销e家”一张网。2018年,电子商务交易额2.3亿元。

门源、大通、湟中、乐都等供销社依托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土地全托管、半托管,开展耕、种、管、收、销全程服务,提供“保姆式”、“菜单式”系列模式,根据农民需要,开展社会化、系列化服务。2018年,全省供销社土地托管、半托管面积达25.6万亩。

社有企业竞相发展

综合改革以来,社有企业的创新发展步伐一步也没停歇。青海供销集团组建运营,开放办社方兴未艾,龙头企业逐年增加,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一批供销社社有企业各显身手,竞相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功不可没。

青海农牧生产资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化肥、有机肥33.9万吨,经营网点遍布农村,连续多年进入青海企业五十强。青海省土产杂品有限责任公司,抓安全生产,几十年无安全事故。青海省茶叶公司,承担国家和省级储备任务,为民族团结进步做贡献。青海花宝蜂业有限公司,开发研究新产品,做强做大甜蜜的事业。青海恩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酵素生物有机肥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被评为“青海省名牌产品”,成为农业产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门源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当地菜籽资源和环境优势,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立中食安食品安全直营店20余家。青海西北骄有限公司的“西北骄”牦牛肉干系列产品,被确认为中国食品消费市场安全放心品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青海供销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不忘为农初心,牢记兴农使命,继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勇挑重担,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更大贡献。

(省供销社供稿)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