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新春走基层——年馍里的年味

2020-01-21 09:31:00

农历腊月二十七、八,是关中农村蒸年馍的日子,蒸完馍,迎来的便是新年。在以面食为主的关中,蒸年馍曾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全家老少齐上阵,人人都来搭把手,等到过年了,吃着现成的年馍,能延续到元宵节左右。

1

“想念一次性吃四五个包子的饱腹感”

在任颖的记忆里,蒸年馍是家里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蒸馍前一天妈妈就开始忙着准备,当天天还没亮家里的长辈就会起来准备蒸馍,大妈婶子们都会来帮忙,一家人一边蒸馍一边拉家长,好不热闹。

这时候蒸的馍是过年自己吃和待客用的,量得充足,她家每年都会蒸上四五锅馍,一锅有四个笼屉。开始两锅蒸馒头,接着是包子,也是小孩子们最期待的味道,出锅后一人能吃四五个,吃到肚皮都快要撑破,最后一锅是枣山馍,小时候她看到枣山馍都会感到很惊奇,馍竟然还能这么做!

如今任颖已经嫁人,公公婆婆经营了一家花店,年底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也没有时间去蒸年馍。她说,以前一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蒸馍,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升腾的雾气,闻到刚出锅的馍味,现在人们都比以前忙了很多,大都没时间蒸干脆买一袋年馍回来。“不知道是我们长大了还是年味真的没有以前浓了,当时的感觉已经回不来,现在真的特别想念一次性吃四五个包子的饱腹感。”她感慨道。

说到这里,记者也深有感触,前几年村子的街道上突然多了卖年馍的叫卖声,以前可没听说过,当时还在想家家户户都自己蒸馍,谁买呀,结果发现买年馍的人并不在少数。

2

慢慢失去的传统需要每个人的关注

张花所经营的陕西麦谷粒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的就是蒸馍,早早地她便挂出了年馍预售的广告,目前处于订单赶制中。基本上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歇,可以说接单量是非常可观的。

记者到达时阿姨们正在紧锣密鼓的蒸馍,除了馒头还有树叶、花、老虎等各种样子的“花馍”,一个个惟妙惟肖,甚是可爱。正在做“花馍”的甘阿姨告诉记者,在渭南长闵村,过年的时候“花馍”是被作为一种礼物用来走亲戚的,小辈送长辈就拿大(tuo)馍和油角角,长辈给其回枣山馍,亲戚添了小孩要送送灯馍,一到三岁送两对,三岁以后送一对,一直到十一岁,十二岁送一对老虎就不送了,说明孩子长大了。

3

张花告诉记者,现在身边蒸年馍、送年馍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有的是没有时间,有的是年轻人不讲究送馍,目前还在送馍的一定是家里老人要求的。她请了村里年龄稍大一点的阿姨来做馍,一方面是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她的宣传,能让更多人了解老一辈人做馍的手艺和过年的传统。

“现在我们总说传承,为什么要传承,就是害怕越来越往后,我们把这种传统文化遗忘了。”张花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文化,传承老一辈人的手艺。

采访结束时张花的一句话触动了记者的心,“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我们是否还能见到蒸年馍的场景,是否还能尝到儿时的年味?”本报记者 柴迎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