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汉阴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0-02-21 14:40:07

记者:贺孝辉  通讯员:吴登清

近年来,汉阴县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多措并举,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预计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6亿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84元,增长10.5%。

1

完善规划绘蓝图,引领美丽乡村大发展。制定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意见》、《汉阴县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多规合一”,编制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行动方案,为五大振兴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方向,形成了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规划体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组织实施。

2

聚力脱贫攻坚,补齐乡村振兴短板。以脱贫攻坚破解“三农”工作短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2019年全县退出贫困人口9479户2188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4%,贫困县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全部完成。投入资金12.5亿元,建成安全饮水项目114处,新建村组道路364公里,实施“油返砂”321公里,低压电、宽带网络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创新推行“138”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模式,累计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66个,建成5+X中心14个。汉阴被确定为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推广试点县,入选全国“110”网络扶贫创新辐射带动县。

3

\

突出产业引领,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按照“南茶北果(桑)川道园(菜)”产业发展布局,以“三个一”产业模式为抓手,持续推进茶叶、蚕桑、猕猴桃三大特色产业建设,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全县成立“三个一”产业专业合作社136个,群众入社资金7800余万元,基本实现在册贫困户全覆盖。全县茶叶、蚕桑、猕猴桃种植面积累计达6.6万亩、2.89万亩、0.5万亩;全县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5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35家、县级45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9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22家;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已认定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574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802户,其中省级示范型家庭农场20户,市级示范型家庭农场52户;全县职业农民总数达1805人。

4

\\

改善农村环境,厚植乡村振兴生态根基。该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全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新配农村环卫垃圾车160辆、双色分类垃圾筒2万余个,排查销号停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2处,清理各类垃圾2600吨, 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创新推广“大三格式”资源化利用模式、“小三格式”无害化处理模式、单户改厕二级处理模式,全县累计完成农村改厕6.78万户,其中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248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1%。围绕月河生态治理项目,建成涧池等日处理500吨以上污水处理厂3个,污水管网、小型污水处理池89座,新开工建设蒲溪等镇级污水处理厂6个,全县80%以上的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5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出“最多跑一次”事项852项、“零跑路”事项749项。深化“321”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三线联系群众工作法”入选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汉阴被中农办、农业农村部等6部委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等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全县确权农户6.66万户,确权面积37.13万亩,颁发经营权证书6.1272万户,颁证率92%;完成145个村(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清理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2.844亿元。142个村(社区)完成集体成员身份界定,确定成员26.37万人。116个村完成股权量化,量化集体性资产8870元,颁发股权证书6.95万份;制定出台了《汉阴县关于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全县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41个,其中获得正式登记证书集体经济组织141个。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2.38万亩。盘活了有效资产,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