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陕西文物成为脱贫攻坚宝贵资源

2020-06-15 11:09:00

6月13日,2020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场活动在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的“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举行。近年来,陕西省文物局以文物资源为基础、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文物资源保存环境和交通条件,发掘文物资源展示潜力,将文物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使文物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宝贵资源。 

“陕西省文物局编制了《扶贫攻坚‘十三五’文物专项实施规划》,将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吕梁山区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9市33县(区)49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个传统村落、79处市县文物的保护、展示项目纳入文物扶贫范围。通过在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文物安全等方面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当地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说。 

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就是陕西省文物局以当地特有的移民文化为支撑、以古梯田文物景观为亮点、以筹建移民生态博物馆为平台,打造的我国首座移民生态博物馆。记者了解到,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带动当地投入资金3亿多元用于生态博物馆配套建设,使核心区域6个行政村上万人走上致富路,当地生产的有机大米由过去每斤不足2元提升到现在均价20多元;农家乐、农家客栈已发展到80余家,旅游旺季家家爆满;景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9年的12410元,7年人均收入增长6302元,增幅达50.78%。 

据了解,陕西通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及将重要文物点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积极保护文物的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遗址公园建设为周边市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提供场所,也让市民接受文化熏陶和优秀历史文化洗礼;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助力百姓脱贫、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社区博物馆在帮助群众记录变化、寻回记忆、留住乡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报记者 魏建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