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在“泼冷水”中他成长为京剧守护者

2020-06-19 16:33:50

由北京京剧院精心打造的现代京剧《许云峰》,以“云首演”的形式在“东方大剧院”进行线上直播。在一周时间里,9.9元的票卖了9293张,这个数字相当于在长安大戏院满座演出12场。这是北京京剧院第一次尝试在网上首演新剧,对于该剧主演谭正岩,这出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终于有一出大戏可以证明自己了。

紧张

每场演出都像直播遭人挑剔

老生名家谭元寿隔着屏幕看到孙子终于在舞台上“顶天立地”地站起来,心里格外激动。因为,这部《许云峰》改编自1984年他与马长礼等京剧艺术家排演的京剧《红岩》,也因为他对孙子的期望终于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了。

在影视圈里“星二代”往往是幸运的代名词,要想成名非常容易。但是在京剧圈里,“星X代”固然有着资源的优势,但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作为梨园行最著名的家族——谭家的第七代,40岁的谭正岩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谭家是梨园行里的传奇,谭门第七代能否接续这个传奇,行内外的人都盯着看,是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辈的光环那么璀璨,要想比肩何其艰难。谭正岩从开始登台演戏,质疑声就从未中断,“我早就习惯被骂了,怎么都不对,演也骂,不演也骂,如今都已经刀枪不入了!”

对别的演员来说,有的重要演出需要提起精神,一般的演出就可以糊弄了,但对谭正岩来说,无论大小演出,每一场都很重要,“每场演出都像直播一样,只要唱不好就会有人给发到网上。”有一次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他因为生病了,演出中出了一些纰漏,很快演出视频就被传到网上,随之响起了一片斥责声。

外人的质疑固然让人压力山大,在自己的家里谭正岩同样面对着不小的压力,“这么多年来,爷爷从来没有夸过我,批评倒是不少。”小时候他唱戏,爷爷不满意的时候会说“你那叫唱戏吗?你那是喊!”有一次演出《四郎探母》,他前面就铆足了力气演,爷爷说他“傻小子睡凉炕”,不知道合理安排体力。好不容易有一次,他唱《四郎探母》的“坐宫”表现不错,父亲谭孝曾跟他说爷爷挺高兴,没准儿待会儿会到后台夸夸他。谭正岩心里窃喜,以为这次能听到爷爷夸奖自己了。结果,爷爷到了后台,先跟别的演员道“辛苦”,到了他这儿看都没看他,扭脸就出去了。还是父亲安慰他说,“你爷爷也从来没有夸过我,还行就是最好的评价。”

坚持

一定要打个“翻身仗”

背负着来自大众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谭正岩也曾想过涉足别的领域,但最终还是因为意识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自愿地接过父辈的衣钵,坚守在舞台之上。

“我经常拿一盆冷水举例子,也许兜头一盆冷水能把别人浇病了,但却伤不了我,反而能激醒我。”大家都说他不行,谭正岩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打个“翻身仗”。“前辈们说,要想成长得快,就得多见观众多踩台,我就不放弃每一次演出的机会。”只要剧院安排演出,他都去演,可以演主角,也可以演二路、三路,甚至是小配角,哪怕是在梨园剧场的旅游场演出他也都会去参加。平时他还会自己花钱找琴师练习,有空就去观摩学习其他艺术门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渐渐得到更多肯定。著名导演郭宝昌看了他演出的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后,曾表示“这个戏用大嗓演一个小生的形象,表演演唱都不同于传统老生,很有可能在老生和小生之间创作出一个行当。”

用创新的方式去传播京剧是谭正岩一直在做的事情,“流行音乐加了京剧元素会很受欢迎,那京剧是不是也可以加一些其他元素进去,更有利于它的传播。”他的这种做法也没少“挨骂”,但他说自己不怕挨骂,就想让更多人喜欢京剧。

成长

一部戏跃上了几个台阶

这次排演《许云峰》是谭孝曾酝酿了好几年的想法,对谭正岩而言,这部戏不仅是接过爷爷曾经饰演过的角色,而且因为这出戏演出不多,他也会少一些被比较的压力。

在这部戏的排演过程中,无论是谭正岩自己,还是同台的其他演职人员都能感受到他的成长。老生名家杜镇杰在这部剧里饰演反派徐鹏飞,谭正岩吊嗓子的房间就在他的对面,每次听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都会推门进来指点一番。他亲耳听着谭正岩的嗓子越来越稳,对角色的诠释越来越到位。最后一次彩排时,杜镇杰发现谭正岩表现得很放松,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因为过于紧张面部僵硬,京剧行里俗称“挂鬼脸”。琴师艾兵也感慨地说,这出戏排练下来谭正岩不是上了一个台阶,而是上了几个台阶。

不过,让谭正岩最为激动的还是来自爷爷的肯定,“爷爷看了一遍直播,又看了一遍重播,给我父亲打电话的时候,一边掉眼泪,一边说‘正岩成熟了,我对不起你们,没帮上什么忙’。”

谈到未来,谭正岩说,这一辈子都不会和京剧分开了,要做忠实的守护者,不光要唱好戏,还要让更多人喜欢它,“京剧圈儿就是一碗饭,有的吃我就吃,不和别人抢,没得吃我就自己做,要把这个圈儿做大,让大家有更多饭吃。”

眼下妻子怀孕了,谭正岩刚在朋友圈儿里发布了消息,就有人叫起了“谭门第八代”,这也让他理解了父辈当初对自己的期望,“我也挺矛盾的,想让谭家的事业往下传,但不知道他将来能不能承受这么多苦和责难。如果他喜欢或是有条件就一定继续传承下去,在此之前,我们会正确引导他,不会给他压力。”(记者 牛春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