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戎马纵横 华彩丹青:军队美术创作综述

2020-08-01 17:48:00

在世界美术史上,军事题材留下了诸多经典之作。我国的军队美术创作,伴随着战争的硝烟和新中国的成长走过了83年的历程,是美术创作队伍的一支中坚力量。

早在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毛泽东就重视运用美术这一文艺武器为革命斗争服务,专门开设了“革命画”课程,举办了美术学习班。从创建红军第一天起,美术作为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艺术武器,更受到了党的重视。在古田会议决议我军建军纲领中,便规定要集中全军绘画人才,出版油印石印画报。新中国成立前后,部队各大单位、各大军区相继成立了美术创作室等美术组织,创建了一支又一支专业美术创作队伍。“文革”之后,邓小平亲自抓恢复创作室的工作,创作室有了编制,创作队伍慢慢恢复。2008年,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成立,标志着我军美术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漫画、木刻、宣传画、年画,到中国画、油画、工艺美术、舞台美术,直至建筑、设计等领域,军队美术创作多彩多姿,见证着新中国美术不同时期的发展:从中央苏区美术到启迪后世的“延安传统”,从发轫于抗日根据地的新年画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对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开启,从写生为起始的中国画改革到北大荒版画创作的朝气和新意,从对苏联油画模式的学习到油画民族化的全过程,从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到新世纪艺术的多元迸发……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岁月、艰苦卓绝的年代,或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军队美术家始终紧随时代的脉动:黄镇的《长征画集》、冯法祀的《刘胡兰就义》、沈柔坚的《庆功图》、何孔德的《二级战斗英雄杨国良》、高虹的《决战前夕》、黎冰鸿的《南昌起义》、李宝林的《毛泽东和罗荣桓在部队调查研究》、张道兴的《待发》、刘大为的《晚风》……一批感人至深、鼓舞士气的美术精品,闪耀在新中国美术史的上空。

作为军队的一份子,他们或目睹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灾难的沉重;或亲历了炮火中的生活,更加懂得战士的奉献;或走过漫漫长征路,更加理解革命的艰辛;或投身过新中国初期热火朝天的建设,更加理解人民的喜悦;或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内忧外患的煎熬、对和平的珍爱和真实的感动,激发出军队美术家巨大的生命与艺术激情。他们不但长于在画面上调动千军万马,也将火热的军旅生活寓于诗情画意之中。正因如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高峰之后,多数军队美术家没有止步;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多数军队美术家没有随波逐流。经历了心灵的震荡、情感的冲突和观念的嬗变之后,他们没有将军事题材看作一种束缚,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他们也没有刻意回避主题性创作所具有的宣传性、歌颂性、教化性等因素,更没有将这些因素简单化、放大化、绝对化,而是在对历史、人性、艺术真实的回归中,以军人心中厚重博大的社会责任意识、理想主义信念和英雄情怀,以敏锐的洞察力、冷静的判断力,面对历史与现实。

新世纪,军队美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开始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戏剧性冲突的瞬间情感性场景表现,逐渐演化为个性化视角下超时空的人性关怀,写实现实主义创作趋于多元化。无论是新观念的表达,还是形式意味的探索,军队美术创作都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寻战争与和平、生与死、善与恶、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等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大命题,把对艺术本体的探索成功糅进主题性美术创作,并始终不忘军人本色,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刚气派。

军队美术创作队伍的壮大与成熟来自于美术家的努力,更归功于党中央和军委的重视以及部队组织得力、工作有效的军事作风。据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局长李翔介绍,全军每年定期召开全军美术工作会议、理论研讨会议,安排每年的美术工作,分析探讨部队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创作中的薄弱环节,他们每年还邀请军队内外的美术界专家学者开办创作班、研究班,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每一届全国美展之前,集中全军美术创作骨干进行封闭式创作,并邀请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点评。此外,部队专业美术创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体验生活式写生活动。

军队美术创作队伍专业素养的提高,始于艺术院校的创办和现代美术教学体系的建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介绍,延安时期的鲁迅艺术学院、延安部队艺术学校等曾经为部队美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60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成立并于1979年设立美术系,几十年来,该院已经成为培养军队美术人才的主干力量,毕业生分布在全军各大创作室、文化宣传等部门,军队美术创作人员中80%—90%都来自该院,全国美术展览中70%—80%的获奖者是该院的教师或毕业生。该院注重基本功训练,强调在生活中寻找素材,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创作实践,教学特色突出,为部队服务、为全国美术事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明确。

军队美术创作的发展还有赖于展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1957年第一届全军美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到2007年第十一届全军美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全军美展”已连续举办50余年,连同“抗洪英雄赞美展”等大型展览,为优秀军事题材美术作品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交流展示的平台。

诚然,艺术的个性是不能被组织的,艺术创造力也不能通过组织性、纪律性来提高。然而,注重按艺术创作规律办事,不断健全建立起的稳定、顺畅的创作机制与展览机制,使军队美术工作具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再加上对于绘画基本功的重视、优良的写生传统的继承,激活和推动着军队美术创作的发展。

如今,军队美术创作成为主题性创作领域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军队美术家创作的作品在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连续两届获得奖牌总数第一,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亦有不俗的表现。刘大为认为,军队美术创作之所以在历届美展中有如此高的获奖率,主要在于以时代主旋律为主要创作方向、以写实现实主义创作为主体的军队美术创作对于时代精神的关注,以及对形式多样化的提倡与积极探索,这其中有对当代军人精神风貌的诠释,有对抗震、抗洪精神的赞扬,以立体的多视角反映了军史、战争、当代军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充分展示了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获奖的画种以中国画、油画、版画、插图、连环画、招贴等为主,雕塑的力量稍显薄弱,此外,美术理论虽然非常受关注,但同创作相比还是比较滞后,远远不能反映军队美术的历史与现状,需要整合学术力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李翔认为,“时代性”是“新”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切入点。军队美术家应该在对现实题材的挖掘、艺术形式的开拓和艺术语言的探索中表达历史的立场、现实的关注、人性的关爱,建构与时代同步的艺术新语境。自古以来,中国美术是在坚守文化传统、融汇外来艺术精华的演变中得以延绵丰厚的。军队美术创作还需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生活与自然的角角落落,张开翅膀,放眼寰宇,拥抱民族之魂、阳刚之气、人文之神,方能纵横天地,穿越时空,撼人心灵,历久弥新。(徐红梅 周悦群)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