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深山红烛

——记汉中市洋县金水九年制学校教师马泰红

2020-09-11 09:21:48

91c853f49a47763f01c7fde42aee69c0_img_229_1039_248_186

今年47岁的马泰红,从教29年,先后三次在深山学校工作,用爱架起师生感情桥梁,与大山里的孩子结下深厚情谊,像一支红烛点亮学生心田。

马泰红出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勤奋好学的他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城固师范学校。1991年毕业后,他选择到洋县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华阳镇中心小学任教。由于路途遥远,从老家到学校有65公里,要坐三个多小时汽车,雨雪天气甚至需要六个多小时。在这所山村小学,马泰红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山区学校年轻老师少,他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还放弃周末和节假日看校。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马泰红没有回过一次家。“学校就是我的家,同事和学生就是我的家人。”回忆起当时的点滴,马泰红脸上洋溢着幸福、自豪。第二年,他被调到另一所山区学校茅坪镇中心小学,这里的条件更为艰苦。但是在这里的六年时间,马泰红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业余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大专学历,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面对恶劣的环境,看到孩子们艰苦的生活和对知识的渴望,马泰红除了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外,把全部的爱洒满学生心间,给他们带来温暖。

位于秦岭腹地的茅坪镇地广人稀,许多学生的家距学校很远,周内不能回家,只能在星期天到校时背上一周所需的粮食和菜。夏天气温高,带的菜两三天就变质了,学生只能吃白米饭。看到这种情况,他心里难受,每次做菜就多做一点,分给没有菜的学生。冬天山里特别寒冷,大多学生手脚被冻伤甚至冻烂,他就在宿舍烧好温水,让学生到宿舍泡手泡脚,减轻冻伤。在茅坪工作的第三年,马泰红发现学生周元冬天仍穿着单薄的衣服,而且衣服很不合身。经过谈心,了解到周元父母患有精神方面的慢性病,为了看病欠下许多外债,日子过得很艰难,周元已经好几年没有穿到新衣服了,连学习用具也买不起。当天下午便给周元买来棉袜、手套、棉衣和学习用品,接过老师带给自己的物品,周元“哇”的一声哭了。马泰红借机引导,鼓励他努力学习,周元最终顺利完成学业,升入了高一级学校,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和家人命运。

“马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每年教师节,走上工作岗位的周元都会抽出时间给老师发短信问候。

“山区孩子的淳朴和善良坚定了我终身从教、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幸福快乐和责任感。”马泰红翻着学生发给他的明信片和短信,满脸喜悦。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2012年秋季。已在离家较近的龙亭镇初级中学任教的马泰红又一次响应教体局的号召回到茅坪九年制学校支教。再次见到大山里淳朴好学的孩子们、熟悉的老同事,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全部的力量教好这一级的学生。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教学业绩再次获得茅坪学校师生的赞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这方让他终生难忘的热土。马泰红是家中唯一的儿子,父母年岁已大。2018年3月,东部山区的金水九年制学校教师紧张,该校领导征询他能否支教,他毅然舍弃照顾父母的便利,主动申请调到距家40公里的金水任教。

“第三次进山,正是因为内心深处那种对山区孩子的热爱。”马泰红不假思索地说。金水镇深度贫困村多,许多学生不仅家境贫寒,而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马泰红把爱作为促进留守儿童身心成长的“催化剂”,让每名留守儿童都沐浴在老师的关爱下,幸福茁壮成长。做班主任的第一年,他看到留守学生王魏英穿的衣服比较破烂,冬天没有袜子穿,性格有些孤僻,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为了改变王魏英的生活和学习状况,马泰红先后多次联系捐给她20多套衣服,赠送学习用品,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课。还动员班干部、代课老师主动和王魏英聊天谈心、交朋友。通过一年努力,王魏英的考试成绩进入了班级前十,性格也逐渐变得活泼开朗。

马泰红对待学生,爱心满满;对待教学工作精益求精。他潜心课改和教研,善于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思路,撰写体会和论文。对教材内容通盘规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担任金水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后,他与其他语文老师和学校领导多次商量,恢复了学校溪源文学社、积极编发《溪源书声》校刊、申报课题、培养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学习与赛教活动……他默默在教育这片田野里耕耘,付出了真情和汗水,同时收获着感动和幸福。

本报记者 吴树鸣 通讯员 苏湘栋 张恤民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