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观秦腔《关西夫子》承古人廉政精神

2020-09-18 16:39:58

64006a41a1a820cd06ba01

《关西夫子》主人公杨震前往府衙所设的赈灾粥棚查看。记者 柏桦/图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9月14日晚,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大剧院里,新编秦腔历史剧《关西夫子》在主人公东汉大儒杨震的诵读声中拉开帷幕。

这部由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中国方正出版社与省戏曲研究院联合创作出品的剧目,以杨震为原型,通过他临危受命,从潼乡学馆赴任荆州惩贪救灾、整饬吏治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杨震公正清廉、为百姓谋福、不忘清白本色的高尚品格,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戏曲艺术的同时,也让廉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心有所畏 行有所止

东汉时期,汉和帝突然驾崩,幼主称帝,太后邓绥扶携年幼的皇帝安邦定国。邓太后执政期间,遇到“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为使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邓太后选贤任能匡扶汉室。

那时,有一位博学之士,他博览群书、通晓经籍,常年教书授学,弟子三千,多成栋梁,人称“关西夫子”,他就是东汉大儒杨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其人有大能后,多次召请杨震为官,但他都推辞不受。邓骘更加钦佩,遂举荐其为“茂才”。

时年,水患四起,良田被淹,民不聊生,邓太后任命杨震为荆州刺史,命其前往赈济荆州百姓,安抚民生。杨震刚入荆楚之地,就见流民遍野、食不果腹。他便前往府衙所设的赈灾粥棚查看,发现受灾的百姓在粥棚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却两天都领不到一碗薄粥。而领到粥的百姓更加悲愤,因为一碗粥里只有能数得清的几粒米。看到此情此景,杨震悲从心起,决定直闯太守府,前去问责荆州太守潘润。

太守府内,正在庆祝四十大寿的潘润和当地官员听到杨震前来,乱成一团,将进献给潘润的金银财帛和奇珍异宝藏匿起来,战战兢兢地迎接杨震。见到当地官员不思赈济百姓,纷纷在此为潘润贺寿,杨震将这些官员全部带走查问赈灾事宜。潘润心怀怨恨,串通他在朝中的靠山司徒刘凯、中常侍樊丰,伺机诬陷弹劾杨震。

知道杨震来到荆州后,杨震的学生王密就想把他所存积蓄送给老师以示亲好,便深夜携黄金前往杨震府邸。看到爱徒被官场习气熏染,杨震很是生气,他拒绝收受并严厉批评了王密。看老师拒不接受,王密就劝他,现下夜深人静,无人知晓,您就收下吧。杨震正色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携金而来,你知道;赠金与我,我知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受此教诲,羞愧不已,从此改过自新,追随杨震推行新政。而藏于暗处的潘润等人,终被邓太后识破。杨震所受的不白之冤得以昭雪,并接替刘凯升任司徒之职。

该剧将杨震以身许国、生死不避的高尚人格和“暮夜却金”的故事用戏曲艺术的形式搬上舞台,警醒人们应当“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全剧情节曲折跌宕,动人心魄,杨震、王密、邓太后等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令人难忘。苍凉的秦腔,浓郁的秦味儿,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感,使其成为戏剧舞台上一曲悠远的黄钟之鸣。

提高创新意识 打造艺术精品

《关西夫子》启动创排以来,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予以大力支持,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对剧本创作和剧目呈现进行指导。在排练阶段,相关领导先后多次赴排练现场调研,组织专家审看研讨,推动剧目不断打磨提升。

为全力将该剧打造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廉政精品剧目,省戏曲研究院特邀国家一级编剧姚金成、国家一级导演张平、国家一级舞美师周正平等专家加盟,由该院艺术总监、“梅花奖”获得者边肖担纲主演,“梅花奖”获得者李军梅、赵扬武、齐爱云及多位艺术家联袂出演。

为了让表演回归戏曲本体,让人物形象鲜活、血肉丰满,该剧在编排上,借鉴影视剧创作中多窗口、平行关系、多维空间切割等艺术表现手法,设计了一个大型核心唱段,让杨震这个舞台人物思想外化。将贪官相互勾结、灾民受难、粥棚形同虚设等情景同时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并强化了人物的思想内涵。这种戏曲程式技巧、戏曲传统表现手法和艺术创新创造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对新编历史剧如何继承发展的一次具体表达。

作为戏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创作在戏曲作品中举足轻重。在音乐创作方面,全剧主题音乐采用秦腔牌子曲“滚板”和“跳门槛”“三全音”组合,用不同的调式、调性离调转换,运用不同的音型 “切分音”“十六分装饰音”曲式手法创作,使整部剧传递出惩治腐败的正能量与责任担当。其中,部分间奏还采用了湖北民间曲调和晋陕民间曲调素材,以及部分以现代流行音乐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情景乐段。这种多元素主题音调的表现方式也让该剧的音乐表现力趋于完美,更富感染力。

此外,古朴典雅又不失大气的泼墨写意风格的舞美设计,体现出了杨震作为知识分子和一代廉吏的风骨。在舞台的呈现上,陶楼、汉阙、汉砖及砖雕等东汉时期标志性元素的运用,让舞台设计具有时代感。黑、黄、红三种汉代所崇尚的颜色的运用,以及局部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景物造型,都突出了人物和环境特点,勾勒出了时代背景。该剧独特的舞台语言将正能量和正确的世界观巧妙地交融在一起,与剧情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清廉自律、不畏权势、心系百姓的官员形象,从而达到震撼人心,净化心灵的作用。

为夫子树碑 为时代立镜

为将《关西夫子》打造成一部主题突出、人物个性鲜明、充满人间正气,对反腐倡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廉政文化教育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的优秀剧目,省戏曲研究院特邀国家一级编剧姚金成执笔创作,经过八次删减修改,一部厚重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剧目才得以呈现。

作为一部廉政题材的戏剧作品,姚金成对其艺术表现形式和历史史料的选取淬炼都作了精心安排:“杨震的人生高潮可能是他当上太尉后,与皇帝乳母王圣以及宦官集团的斗争。那些斗争充分体现了杨震刚烈忠正、直言犯上、生死不避的品格。而《关西夫子》选取杨震在知天命之年临危受命出任荆州刺史的时间段,是因为这是杨震以夫子身份进入官场的第一站,更能表现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的转折发展,而且邓太后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有很高的评价,再加上王密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比较好地表现这个题材的丰富内涵。戏剧性更强,戏也更好看。”

“杨震是东汉名臣,‘四知’的故事见之于历史记载,是中国廉政文化的千古佳话。但从戏剧艺术角度看,历史记载情节又过于简单,故事性较差。所以,我创作构思时由历史记载‘四知’故事中杨震与王密的关系为基点,生发开来,把两个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情节化,由此向上下游延伸,扩展形成了故事链条。王密是一个真实可信、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所体现出来的警示和呼唤作用,对我们反腐倡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廉政文化教育,具有独特的警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这部戏是为夫子树碑,为时代立镜,借古喻今,以古为镜,警钟长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政通人和、天朗气清的廉政环境和敢于向贪赃枉法、漠视百姓利益的腐败行为亮剑的勇气和担当。”对于这部剧创作的深意,姚金成有自己的见解。

“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被千古传诵,“清白吏子孙”成为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也遍布海内外。这正是“君子人格品高洁,为民立命志亦奇”。杨震造福百姓、廉洁奉公、不畏强权的为官品德和治家理念,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永远值得世人学习。(记者 柏桦)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