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北人最儿时的乡愁——打焰火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5:0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起春节的快乐记忆,在绝大多数陕北人的心里,就是儿时和大人到山上和崖畔砍酸枣枝,拉回家在晚上点一把最大的焰火,全家人从火堆上跨过三次,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消灾解难、平安幸福!男孩子则在火焰最旺最高的时候,飞跳十几个来回,显示自己的大胆和强健。


众人欢聚一起打焰火

在陕北,人们叫酸枣枝为“圪针”,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里,孩子们都会心里暗暗较劲看谁家砍的圪针多。当然一些懒散的家庭往往是到窑洞的脑畔上砍十几把黄蒿,从脑畔上扔下来,用铁锨拍瓷实,一把火就瞬间就点完,不像圪针耐烧,火焰能持续很长的时间。

等到火焰最大的时候,就是男孩子们比谁胆子最大的时候,谁是第一个跳过去的,再能听到几个大人夸上几句“真是个二杆子!”之类的话,那种得意就是最大的满足。

记者在采访拍摄结束的当晚,首先在朋友圈里发了拍下的本组照片,瞬间勾起天南海北的陕北朋友的记忆,有的说小时候大火时往过飞跳,由于大火不能看到对面,和从对面飞过来的哥哥在火焰的顶端碰到了一起,同时掉到火堆上,衣服烧烂一大堆、浑身扎满了酸枣刺。

那会的孩子皮实,大人不矫情,男孩子们整天在大自然里探险,轻微的跌打损伤那是家常便饭。至于说燎焦了头发、烧没了眉毛,那是男孩子们跳火焰的最低代价。

火龙驹孩子们不玩咱老汉玩

在佳县县城周边的农村,除了打焰火,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习俗——火龙驹,是人们用在水里泡湿的牲口笼头(防止木笼头和绳子点燃后烧断),装上用铡刀铡碎的玉米秸秆,点燃后在黑暗的夜空中画出美丽的图案。每当正月二十三,村里的男人,不分老少,聚在一起,比试谁画出的图案更美,谁的动作更漂亮更有难度。

3月1日记者在佳县刘山乡高家下坬村,与村民们共同渡过了快乐童真的一个正月二十三的夜晚。

村子里如今没有了年轻人,剩下的多是老年人,村里的老汉们提议成立起了老年协会,协会商量把今年的火龙驹活动放在62岁的村民高向向家。中午高向向就和几位老伙计到硷畔外的崖畔上砍圪针,老伴则忙着在家里准备两顿饭菜,一顿是活动前的晚饭,一顿是活动结束后的庆祝夜酒。在小村庄,一年里如此重大的活动放在谁家,舍得给客人上好菜、喝好酒,是考量一户好人家的重要时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西北在线-西北信息报主管主办 陕ICP备07010608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