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只要能为高原点亮一盏明灯

——国网咸阳供电公司援藏干部普兰帮扶工作纪实

2020-09-09 10:22:36

2020年5月12日,在人类海拔最高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国网咸阳供电公司“三区三州”援建联网工程10千伏线路铺设进入最后一个村子,标志着西藏自治区电力脱贫工程进入倒计时。历经21个月,公司4名援藏干部参与建设的工程创造了中国电力脱贫攻坚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他们终于可以安心的回家了。 

2018年10月15日,国网咸阳供电公司马秋瑜、葛亮、张军、文国友四名援藏干部离开咸阳,作为“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陕西援建队成员来到普兰县。按照国家电网统一部署,他们4人主要承担的帮扶工作,除了完成普兰县城、三个乡镇、十个行政村的10千伏工程线路供电任务外,还要改造完善当地供电基础条件与能力,将农电公司转型为国家电网标准企业。

让光芒闪耀他们的心底 

普兰县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供电一直处于孤网运行状态,当地群众用电依靠小水电和光伏电勉强支撑,停电、断电、忽明忽暗甚至无电基本为常态。在普兰,电不仅是稀缺品,更是急需品,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一直以来是普兰人民心中最大的期望。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4名援藏干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工期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这些他们都逐一克服,而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援藏干部毅力和生命带来的极限挑战——头晕、恶心、呕吐、喘不上气,这样的高原反应始终在援藏岁月里如影随形…… 

普兰各方面的条件都十分有限,医疗服务保障严重不足,一个小病随时就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国网咸阳供电公司4名援藏干部夜间经常被胸闷突然惊醒,只能几个人轮流吸氧直到天大亮,服用头疼粉减轻症状。正是这种援藏的亲身经历,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电对于藏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心中愈发升起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常常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亲自点亮普兰的每一寸土地,让光明照亮牧民的生活,让光芒闪耀他们的心底。 

 让光明照亮牧民的生活 

“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更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基础。这次援建的无电缺电村寨多位于偏远地区,或散落于大山的褶皱之中,群山夹裹车马不通,施工技术难度可想而知,4名援藏干部弘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援藏奉献精神,在重点工程"三区三州”电网建设中毅然勇当排头,成为脱贫攻坚战中一面豪迈昂扬的旗帜,绽放出它最耀眼的光芒。 

4名援藏干部按照藏中联网工作的要求,在属地协调、政府沟通等方面,积极支持与配合藏中联网工程。他们结合藏中联网工程电源点的位置,提出对普兰县配网结构优化的方案。2019年,普兰县有“三区三州”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项目相继开工。 

 让援藏干部后顾无忧 

为了保障4名援藏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国网咸阳供电公司建立了“一对一”的联系负责制,帮扶人员所属部门、单位及时跟进帮扶人员工作履职情况,将帮扶工作向公司党委作专题汇报。同时所属部门、单位积极做好援藏人员后勤保障工作,定期、主动与援藏干部联系交流,做到对帮扶人员及时了解、沟通、管理,掌握帮扶人员帮扶期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困难,及时反馈并妥善解决问题16项。2020年4月疫情期间,帮扶人员所属部门、单位组织开展帮扶人员家属慰问工作,送去防疫用品,帮助帮扶人员家属做好防疫工作,提供一份温暖,消除了帮扶人员离家工作的后顾之忧。 

该公司严格落实《国网人资部关于规范派援艰苦边远地区人员薪酬待遇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做好援藏人员激励保障、薪酬待遇兑现等政策落实,消除帮扶人员后顾之忧,关心关爱帮扶人员,给帮扶人员营造舒心、踏实的工作心情,形成帮扶人员选拔、培养、使用的良性互动促进机制。 

一米银线就是一片光芒,一盏明灯就是一片未来。不管珠穆朗玛多么高险,格桑梅朵都会顽强的绽放,因为国网人始终用信念跨过日月星辰,翻越山川雪域,把光芒点亮!这样的生命经历或多或少在每个电力援藏人员心中都深深的镌刻下印记。他们在援藏日记中这样标书:“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能为高原上点亮一盏明灯,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本报记者 张晓亮 通讯员 丁黎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