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打开文旅融合新空间
近日,中国旅游协会发布了“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入选的20个案例涵盖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古城古镇、民宿、文创、演艺、节庆等多业态,展现了非遗旅游的创新活力。
发布于:2025-11-07
河南西峡老界岭现“一山分两季”景观
近日,河南省西峡县老界岭景区出现“一山分两季”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前来观赏。
发布于:2025-11-07
四海同心祭始祖 人文交流谱新篇
作为我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缙云近年来用好资源优势,弘扬黄帝文化,持续促进人文交流。
发布于:2025-11-07
“一山”带“群山” 武当IP海内外圈粉
近年来,十堰市围绕武当山,实施“一山带群山”战略,构建城郊生态游憩带、竹房生态旅游带、汉江文化旅游带“三带”文旅空间,形成“环武当、大武当、泛武当”旅游环线和旅游经济圈。
发布于:2025-11-06
首次集中出现!陕西西安发现25座战国积石墓
11月5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5月至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张家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古代遗迹566处,其中,战国墓葬309座、车马坑1座;唐代墓葬214座;还有少量汉代、隋代、宋代、清代墓葬和灰坑。
发布于:2025-11-05
特色文创成文旅市场新宠
从拍照打卡到“打包回家”,越来越多游客通过购买特色文创来纪念旅行,小小文创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
发布于:2025-11-05
来首博,看一场“含金量”很高的展
由首都博物馆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古代金器展”日前亮相首博。
发布于:2025-11-04
淮水之畔,品“珠城”魅力
安徽省蚌埠市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淮河穿城而过,孕育出独特的文明形态和城市风貌。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双墩文化,流传着大禹治水的动人故事,见证了近现代工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浪潮。
发布于:2025-11-04
“文化+”“+文化”双向奔赴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创意、有内涵、有趣味的文化产品走进人们生活,不仅获得良好的市场收益,还带动文化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发布于:2025-11-03
千年前的古车,如何记录里程?
想象一下,在没有电子传感器的千年之前,中国古人已经造出了能自动计算里程的“智能车”——记里鼓车。
发布于:2025-11-03
旅途有“戏”
近年来,伴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日益深入,全国多地涌现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旅游演艺项目,“入景看戏”驱动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新兴旅游目的地,或是发现传统目的地的新面孔。
发布于:2025-11-03
首部聚焦女性冒险勘探题材电影《呼叫027》将上映
10月30日,首部聚焦女性冒险勘探题材的电影《呼叫027》在北京西单首都电影院举行首映礼。
发布于:2025-11-01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十四五”期间,中国共生产1500多部电视剧、网剧,纪录片总时长突破35万小时,微短剧创作量达15万部。
发布于:2025-10-31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暨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暨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3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领导小组组长李书磊出席会议并讲话。
发布于:2025-10-31
淡季出游 选择更多
火热的国庆假期过后,交通、酒店等价格较之前有较大降幅,且多地进入秋景最佳观赏期,不少游客选择此时出游。
发布于:2025-10-31
展览“不打烊” 博物馆逛不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京市延庆博物馆“24小时博物馆”专题展展厅内,依旧有不少观众在展柜旁驻足观看。
发布于:2025-10-30
旅游服务有了“新标尺”
在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各种式样的保暖大衣可供游客租用。
发布于:2025-10-30
我们为什么要记录
目前,“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正在国家图书馆展出,集中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10年来的成果。
发布于:2025-10-30
从“郊区小馆”到观众云集
在“上海之鱼”金海湖畔,坐落着一座年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设计巧妙的博物馆建筑与周围的绿化水系景观融为一体,表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营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与亲和力的文化空间。
发布于:2025-10-28
两千年前,古人怎样“编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无数充满智慧和匠心的发明创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发布于: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