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三样”加速破圈
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这座千年古镇敞开怀抱。以“数联全球·文聚浙里”为主题,一场关于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新三样”高质量发展的交流展示活动在此举行。
发布于:2025-11-24
活化文化资源 带动乡村发展
4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86个中国传统古村落、5447处古建筑、15万间明清古屋……在山西晋城,信步踏入一个村庄,也许就会与一件文物或是一座古建完成一次跨越千年的邂逅。
发布于:2025-11-24
苏峪口瓷窑址“活”化利用记
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窑址。
发布于:2025-11-24
遇见不一样的雪域高原
冬天的西藏正吸引着无数游客从天南海北而来,见识不一样的雪域高原。
发布于:2025-11-24
鳌鱼欢腾醒狮跃
近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粤港澳三地举办。这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也是岭南文化集中展示的窗口。
发布于:2025-11-24
文化观察丨年轻人抢着去博物馆“干饭”
欣赏完四川博物院珍藏的青铜重器,转身步入院内的食堂,点几份3元至12元不等的小碗菜——“艺术气息”与“烟火气”在视觉与味蕾间交融。
发布于:2025-11-22
古老银杏 意润古今
今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了《古树名木》特种邮票。其中,一棵来自山东日照莒县的古银杏树格外引人注目。它以苍劲古朴的姿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亮相中国邮政特种邮票的日照元素,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该系列邮票的古树。
发布于:2025-11-21
把好电影送到乡亲身边
“十四五”时期,电影公共服务从基础覆盖向高质量、精准化、多元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了全面提质增效。
发布于:2025-11-21
从国内“小众”到海内外“走红”
近日,以“大时代、大视野、大文学——文明新形态中的网络文学”为主题的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福建泉州举办。
发布于:2025-11-20
铁道兵纪念馆里的抗美援朝记忆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发布于:2025-11-20
打造“不打烊”的博物馆
数字文博,已经改变了全国各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不管博物馆是否开门,观众都可以随时获得沉浸式体验,欣赏高清文物,跟文物“聊天”,虚拟参与到考古挖掘、文物修复等诸多流程中。
发布于:2025-11-19
到云南,畅享户外运动之乐
近日,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举办,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户外运动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据悉,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已连续3年在云南举办。
发布于:2025-11-19
一部典籍 守护接力
11月15日,“千秋文脉万古流——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发布于:2025-11-19
《双蝶扇》美在何处
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揭晓,其中,闽剧电影《双蝶扇》因摘得最佳戏曲片大奖而受到广泛关注。
发布于:2025-11-19
“文创热”激发消费新活力
近年来,“文创热”走红消费市场,不仅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更成为激发消费潜能的新动能。
发布于:2025-11-18
解开广东外贸长盛不衰的密码
“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专题展日前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荟萃了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珍藏的逾200件(套)文物。
发布于:2025-11-18
传统纹样,在生活中绽放
纹样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传统纹样正在日渐融入现代生活:国潮品牌服饰箱包、咖啡拉花、文创产品,都可以成为纹样的载体。
发布于:2025-11-18
一件汉代织锦,如何“变”成一部人气舞剧?
2025年和田十月文化月——“昆仑之韵 情润和田”主题文艺会演前不久在新疆和田影剧院启幕,舞剧《五星出东方》又一次赢得热烈掌声。
发布于:2025-11-18
串联简牍文化发展史
“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日前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曾侯乙墓竹简、荆州战国楚简、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敦煌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武威晋简……来自多家文博单位的230件(套)简牍文物齐聚一堂,串联起中国简牍文化发展史。
发布于:2025-11-18
“文火慢炖” 融汇老味道与新活力
近年来,扬州“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持续推动古城保护与复兴,古与今于此交相辉映。
发布于: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