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冰上攻坚战——北极27个冰基浮标布放记

9月3日12时45分,北冰洋中央区,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资源与环境调查队队长吕国坤和队友完成最后一项冰上作业,用对讲机向“雪龙2”号报告。

发布于:2025-10-18

全球首台!揭秘精确测量太阳磁场的望远镜

在青海冷湖海拔4000米的赛什腾山上,一架特殊的望远镜正静静观测着太阳。它不像传统天文望远镜在夜间工作,而是在白天“直视”太阳,捕捉着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中红外光。

发布于:2025-10-18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问世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团队在智能光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标志着我国智能光子技术在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迈上新台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

发布于:2025-10-16

电子信息制造业全面拥抱AI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发布于:2025-10-16

七部门联合发文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

发布于:2025-10-16

六部门“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提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发布于:2025-10-16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根基再夯实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背后是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的人才支撑!

发布于:2025-10-15

eSIM手机业务全国上线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并在全国上线eSIM手机办理业务。

发布于:2025-10-15

我国载人航天领域首个国际标准正式注册立项

近日,由全国载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提出的国际标准项目ISO/NP14620-5《航天系统一安全性要求一第5部分:载人航天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注册立项。这是我国载人航天领域首个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也是该领域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首次突破,为促进载人航天飞行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载人航天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发布于:2025-10-14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其中我国市场占比近半。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强力赋能下,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融入工厂、医院、家庭,掀起实体产业智能变革新浪潮。

发布于:2025-10-14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正式发布

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13日在上海开幕,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开幕式上正式发布。

发布于:2025-10-14

光照12秒就能升至40℃ 这种神奇织物实现“智能保暖”

近日,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受盐碱地植物“吸盐-泌盐”机制启发,成功研发出一种兼具高效光热转换与优异力学性能的分子太阳能热(MOST)织物。

发布于:2025-10-13

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问世

继今年4月推出“破晓”二维闪存原型器件,实现400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超高速非易失存储,为打破算力发展困境提供底层原理后,时隔半年,该校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周鹏-刘春森团队在这一领域再获里程碑式突破。

发布于:2025-10-13

智能设备重塑“教”与“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教育领域迎来新场景。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发布于:2025-10-13

让超强材料“长”出来 新技术实现先打印再选材

据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全新3D打印技术,利用普通水凝胶“生长”出结构复杂、强度高、密度大的金属与陶瓷部件,突破了传统光固化立体打印仅能通过感光聚合物的限制。同时,研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增材制造理念,即在3D打印之后而非之前选择材料。

发布于:2025-10-13

研究人员开发出“类脑”微型流体芯片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微型流体芯片,其运作方式类似于大脑的神经通路,这可能为研发下一代计算机开辟新路径。

发布于:2025-10-13

我国科学家研发仿生光热织物,既可秒速升温又能稳定耐用

在-20℃的严寒中,只需光照12秒,衣物表面温度就能迅速跃升至40℃;即使反复洗涤摩擦,储热性能依然稳定;还可实现精准控温,用于局部热敷理疗……这些过去依赖复杂电子设备才能实现的“智能保暖”功能,未来可能仅需一块织物就能轻松实现。

发布于:2025-10-12

一箭三星!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0月11日10时2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搭载的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发布于:2025-10-11

“金钉子”,“钉”住地球记忆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金钉子”的确立为重建地球历史搭建了一个国际标准时间框架,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地质、生物演化事件以及预测圈定各种自然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奠定了基础。

发布于:2025-10-11

我国超重力场大科学装置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这套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超重力大科学装置能够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该装置可以在实验室中以很小的尺寸、极短的时间再现真实世界的变迁,为推演验证千米尺度灾变、万年历时污染迁移等提供关键支撑。

发布于:2025-10-11

共 2085 条 共 105 页 首页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