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南极大学”开班
正在执行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5日迎来南极大学主校开学典礼,南极大学分校也将于近期在“雪龙2”号开班。
发布于:2025-11-06
“车路云一体化”重塑汽车业生态 规模化应用待破壁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智慧“无人小巴”和“无人清扫车”穿梭博鳌镇;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跨区域自动驾驶新能源重卡道路测试今年顺利完成;重庆高新区街道上的自动驾驶公交车平稳运行……这些场景的共同技术密码,正是“车路云一体化”。
发布于:2025-11-06
人工智能“加持” 智驾产业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算法、芯片、人工智能等成为汽车产业更新迭代的“关键词”,这意味着智能驾驶汽车产业已进入加速智能化的“下半场”,汽车产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已从马力转向算力,且几乎成为业内和公众的期待和共识——这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发布于:2025-11-06
我国航天器首次观测到星际天体!天问一号传回新照片
近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这也是我国航天器首次观测到星际天体。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发布于:2025-11-06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该怎么走
人形机器人,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角色,如今正快步走向我们的现实生活。它不仅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更被认为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全新引擎。
发布于:2025-11-05
工信部: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居全球第一梯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000家,国家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400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走深向实。
发布于:2025-11-04
前三季度全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产量。
发布于:2025-11-04
人工智能加速催生“化学反应”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进入千行百业。当AI遇上化学,将催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化学领域,AI能处理海量数据,发现人类难以察觉的复杂结构,加速科学研究进程,帮助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从数据获取到规律发现,再到技术应用,AI技术正从根本上重塑化学研究,为人类开拓未知带来无限可能。
发布于:2025-11-04
中国空间站上新“烤箱” 航天员食品实现在轨烹饪烘焙
“色香味俱全”“美味啊鸡翅”……中国空间站顺利“会师”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这两天正式启用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上行的热风烘烤机,第一次在“太空家园”吃上了烤鸡翅、烤牛排。这是中国空间站“太空厨房”首次上新“烤箱”,航天员食品实现在轨烹饪烘焙。
发布于:2025-11-04
无人机“飞向”千行百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无人机性能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数据显示,我国已多年位居民用无人机出口量世界第一,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量占全球70%以上,成为第一大技术来源国。
发布于:2025-11-03
未来每一步都是惊叹号
近日,HICOOL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集中呈现了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
发布于:2025-11-03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 静候神二十航天员天外归来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近日将返回地球,东风着陆场2日晚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全面检验夜间搜救回收任务组织指挥、协同配合以及应急保障能力。
发布于:2025-11-03
攻克高碳排放难题!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催化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费托合成是化学工业中一项重要的催化反应技术,主要用于将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转化为液体燃料或烯烃等高值化学品。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项新的催化调控技术,使费托合成过程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还可大幅提升油品或烯烃的产率,为低碳化工制造提供了新策略。这项重要成果于30日晚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刊发。
发布于:2025-10-31
比太阳亮万亿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于10月29日通过工艺验收。
发布于:2025-10-31
增长5.3%!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0月29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为186.0、162.6、215.8和132.4,分别比上年增长4.9%、5.1%、8.1%和1.9%,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发布于:2025-10-30
“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六大创新工程将落地
我国将以场景应用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低空陆空协同“六大创新工程”,将在“十五五”期间全面部署落地。
发布于:2025-10-30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发布于:2025-10-29
柳州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今年以来,在人工智能(AI)的赋能下,广西柳州市制造业持续焕发新活力。
发布于:2025-10-28
“人造太阳”关键核心材料实现国产工业化制备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突破了可控核聚变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用金属基带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金属基带的工业化制备。
发布于:2025-10-28
我国太赫兹探测钙钛矿光伏技术登上权威期刊《自然》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改进后的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突破30%,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10月28日在线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发布于: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