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百比特量子芯片上实现新奇量子物态
我国科学家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实现了一种新奇量子物态——新型“热”拓扑边缘态,破解了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边缘态易受热噪声干扰的难题,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发布于:2025-08-28
新研究揭示高盐饮食通过“劫持”大脑引发高血压的机制
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过量盐分,可能正悄悄“劫持”我们的大脑,引发高血压。一项新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可引发大脑炎症,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这为理解和治疗高血压,特别是顽固性高血压,提供了全新视角。
发布于:2025-08-26
研究:睡眠规律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康复
美国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
发布于:2025-08-26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中国研究团队25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成果有望帮助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被国际专家誉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发布于:2025-08-26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 我国开启中微子研究新篇章
地下700米,广东江门的一处静谧山体深处,一个直径超35米的有机玻璃球正静静捕捉来自宇宙的“幽灵粒子”——中微子。
发布于:2025-08-26
“秦氏花山龙”刷新华南蜥脚类恐龙最早记录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广西宁明县发现的“秦氏花山龙”为华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蜥脚类恐龙。
发布于:2025-08-25
流动科技馆来到“家门口”
流动科技馆来到“家门口” 日前,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图书馆举行中国流动科技馆高安巡展。流动科技馆是为尚未建设实体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相对不充足的地区公众提供的免费科学教育服务,用流动的科普设施把科技馆送到公众“家门口”。
发布于:2025-08-23
向无垠深空挺进
2022年,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科大三方共建深空探测实验室。3年多来,从无到有、从“0”到“1”,深空探测实验室产出一批未来感十足的科技成果,镌刻下一个又一个探索无垠星空的时代坐标。
发布于:2025-08-22
科技成果也能“先尝后买”了
近年来,一些地方试点探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将科技成果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转让)给企业,对方免费使用一定期限后,双方再根据自愿原则,具体约定付费事宜。
发布于:2025-08-21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自立项以来,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顺利完成,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各系统研制建设都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发布于:2025-08-18
中国学者揭秘自旋电子器件节能新机制
中国学者揭示了一项可显著降低自旋电子器件能耗的物理机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发现,利用电子“轨道”属性遵循的非传统标度律,能化电子运动阻力为性能增益。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1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学》。
发布于:2025-08-16
中国机器人,何以成为国际赛事外国代表队“首选用机”?
14日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25台中国加速进化T1机器人整齐划一以5X5的方队出场,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发布于:2025-08-16
人形机器人,变身“全能选手”
走进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未来世界,各类人形机器人使出“十八般武艺”,以灵动的身姿、精准的操作,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发布于:2025-08-15
2025年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举办
8月12日—16日,北京天文馆2025年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170余名专家学者、星空摄影师和200余名天文爱好者。
发布于:2025-08-14
我科学家将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2—3倍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研制出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其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直接提高了2—3倍。
发布于:2025-08-14
从“循规蹈矩”到“眼明手快”
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发布于:2025-08-14
我国科学家将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了2-3倍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研制出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其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直接提高了2-3倍。
发布于:2025-08-14
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从登上春晚表演到人机共跑“半马”,从绿茵场上踢球到拳击台上打擂……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引人关注。人形机器人能进厂打螺丝、进家做家务了吗?真正“让机器人干活”,还需要多久?
发布于:2025-08-13
科技赋能 智造未来
8月5日至10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钢铁周在上海举行,活动围绕“科技赋能·新质未来”主题探讨了钢铁行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
发布于:2025-08-12
“本源悟空”完成量子边编码技术真机验证
本源量子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实现基于量子边编码技术的药物分子性质预测应用,并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完成真机验证,这项技术为分子性质预测及药物研发开辟全新路径。
发布于:2025-08-11